[发明专利]冲击韧性改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2556.7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5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A·塞德尔;A·费尔德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4;C08L5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石克虎;李连涛 |
地址: | 德国莱***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韧性 改性 聚碳酸酯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具有好的老化稳定性、特点在于低光泽和好的低温韧性 的冲击韧性改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和模塑物料 (Formmasse),涉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并且涉及它们在制造成型体 中的用途。
尽管包含聚碳酸酯和基于EPDM橡胶(例如AES)或丙烯酸酯橡胶 (ASA)的冲击韧性改性剂的组合物与相应的PC/ABS组合物相比对老 化稳定,但它们通常具有不充足的低温韧性。包含聚碳酸酯和基于硅橡 胶或富含硅酮的硅酮-丙烯酸酯复合橡胶的冲击韧性改性剂的组合物与 相应的PC/ABS组合物相比对老化稳定,并且通常还具有好的低温韧性, 但由其制得的成型件特点在于高光泽表面外观。为了避免在注塑之后将 组件涂漆,由这些组合物制造的组件通常需要具有低光泽表面。
DE-OS 2037419公开了包含聚碳酸酯和橡胶状丙烯酸酯聚合物(例 如丙烯腈和苯乙烯在丙烯酸酯橡胶上的接枝聚合物,下文中称为ASA) 的模塑物料,该模塑物料与相应的聚碳酸酯/ABS组合物相比对发丝裂 纹的形成(Haarrissbildung)和对气候具有提高的抗性。
US 4,550,138公开了包含60-97重量%的聚碳酸酯和3-40重量%的 具有30-80重量%橡胶含量的AES接枝共聚物的模塑物料,该模塑物料 与纯的聚碳酸酯相比特点在于它们具有提高的韧性同时它们的热变形 稳定性没有明显削弱。
EP-A 0 369 201公开了包含聚碳酸酯、基于聚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 和基于二烯烃橡胶的接枝共聚物(例如ABS)的组合物。
WO-A 98/008900公开了包含以下组分的模塑物料:芳族聚碳酸酯、 基于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和不饱和腈的接枝聚合物、基于苯乙烯和不 饱和腈的共聚物、硅氧烷网状橡胶(基于硅酮/丙烯酸酯)、至少两种不 同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和任选的另外组分。该模塑物 料在低温下呈韧性并且容易流动,没有提及所得的模塑物料的光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点在于高的低温韧性和低光泽以及高 的热老化稳定性的模塑物料。
已经惊奇地发现包含以下组分的组合物具有所希望的性能组合:
A)芳族聚碳酸酯和/或芳族聚酯碳酸酯,
B)以下组分的第一接枝聚合物:
B.1 0.1-30重量%,优选5-20重量%的在以下接枝基底上的至 少一种乙烯基单体,
B.2 99.9-70重量%,优选95-8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具有 <10℃,优选<0℃,特别优选<-2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的接枝基底,该接枝基底的至少50重量%由硅橡胶组 成,
C)不同于组分B的以下组分的第二接枝聚合物:
C.1 5-95重量%,优选20-90重量%的在以下接枝基底上的至 少一种乙烯基单体,
C.2 95-5重量%,优选80-1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具有 <10℃,优选<0℃,特别优选<-2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的接枝基底,该接枝基底由至少50重量%的EPDM橡 胶组成,
D)任选的不含橡胶的乙烯基(共)聚合物(D.1)和/或聚对苯二甲酸 亚烷基酯(D.2),和
E)任选的聚合物添加剂,
其中该组合物包含:
10-92重量份,优选30-80重量份,特别优选40-75重量份的组 分A,
8-90重量份,优选10-70重量份,特别优选12-30重量份的组分 B和C的总和,
0-35重量份,优选1-30重量份,特别优选4-28重量份的组分D, 和
0-30重量份,优选0.1-10重量份,特别优选0.1-5重量份的组分 E,
其中组分B和C以20∶80-80∶20,优选25∶75-75∶25,特别优选 35∶65-45∶55的比例(B∶C)存在,并且
其中本申请中的所有重量份数据被标准化,使得组合物中组分 A+B+C+D+E的重量份总和为100。
组分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2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