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修整的重组酶用于治疗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01846.X | 申请日: | 2008-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2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J·豪伯;F·巴克霍尔茨;I·豪伯;A·F·斯图尔特;I·萨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堡大学海因里希-佩蒂实验性病毒和免疫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5/867 | 分类号: | C12N15/867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权陆军;付 磊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修整 重组 用于 治疗 逆转录 病毒感染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编码修整的(tailored)重组酶的表达载体的方 法,其中所述修整的重组酶使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内的逆转录病毒的 原病毒DNA的LTR内的不对称靶位点重组。识别原病毒DNA的LTR 内的不对称靶位点的此种修整的重组酶是用于从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切除原病毒的工具。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修整的重组酶用于制备用于减少 受逆转录病毒感染的受试者中的病毒量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最优化受 试者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治疗的体外方法是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所述 体外方法包括修整特异性识别和重组不对称靶位点序列的重组酶,所述 不对称靶位点序列在受试者由其感染的逆转录病毒的原病毒DNA内。
技术背景
逆转录病毒感染例如经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仍是最重 要和最普遍的人疾病之一。
就AIDS而言,估计39,500,000人与引起AIDS的逆转录病毒HIV 一起生活。近期数据显示甚至在2006年,对于世界上的某些区域存在 约4,300,000例新感染,在所述区域中感染率自2004年以后已升高超过 50%。此外,在2006年,根据由WHO(在2006年12月)公开的2006 年AIDS流行最新资料,约2,900,000人死于AIDS相关疾病。
应用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少HIV相关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生活质量的改善,免疫功能的恢复和保持,以及病毒量的最大 和持久抑制。当今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更确切地针对HIV的治疗方案 主要依赖于抑制病毒-细胞融合的病毒酶抑制剂和分子。
在这点上存在用于治疗AIDS的目前可用的4类抗HIV药物。这些 药物类别靶向HIV复制过程中的特定步骤。
融合抑制剂(FI)是第一类活性剂,其在宿主细胞外起作用,以阻 止HIV与这些细胞融合、进入这些细胞并且感染这些细胞。相关方法是 阻止HIV经由在靶细胞表面上的CD4受体和称为CCR5或CXCR4的共 同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
其他3类活性剂在细胞内起作用。在宿主细胞已感染HIV后,所谓 的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 蛋白酶抑制剂(PI)用于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阻止HIV制备其遗传信息的拷贝(因此产生所谓的原病毒DNA) 的NRTIs和NNRTIs例子是3TC(拉米夫定,贺普丁)、阿波卡韦(赛 进(Ziagen))、AZT(齐多夫定,叠氮胸苷)、d4T(司他夫定,泽瑞 特)、ddC(扎西他宾,唑西他宾(Hivid))、ddI(双脱氧腺苷,去羟 肌苷(Videx)/VidexEC)、FTC(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Emtriva)、 依非韦伦(Sustiva)和奈韦拉平(Viramune)。
PIs靶向涉及病毒装配的HIV蛋白酶。关于这些活性剂的例子是氨 泼那韦(Agenerase)、阿扎那韦(atazanavir)(Reyataz)、呋山那韦 (fosamprenavir)(Telzir)、吲哚那韦(英地那韦)、洛匹那韦(lopinavir)、 奈非那韦(Viracept)、利托那韦(Novir)和沙喹那韦(甲磺酸沙喹那 韦/复得维)。
目前使用的涉及使用超过一种活性剂的一类组合疗法是靶向病毒 逆转录酶、蛋白酶和融合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GULICK 等人,1997;LALEZARI等人,2003)。这种疗法的应用已导致使HIV-1 感染转化成慢性疾病,所述慢性疾病已减少受感染个体的发病率。
然而,所有目前治疗策略的一个缺点是它们仅抑制病毒生活周期而 不根除感染。此种疗法中的主要障碍看起来是HIV-1长寿命储库 (reservoir)的确立,特别是在潜伏感染的静息CD4+T细胞中(CHUN 等人,1998;FINZI等人,1997),需要终身的HAAR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堡大学海因里希-佩蒂实验性病毒和免疫学研究所,未经汉堡大学海因里希-佩蒂实验性病毒和免疫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1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