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金属腐蚀抑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01448.8 | 申请日: | 2008-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D·E·查桑;M·里比奥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巴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33/44 | 分类号: | C10M133/44;C10M139/00;C10M141/12;C10N10/06;C10N30/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苏林;韦欣华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腐蚀 抑制剂 | ||
本发明目的在于控制润滑剂中铅、铜、铁和锌的腐蚀。润滑剂为例如低灰 分,低磷的发动机油(发动机液)或工业油。
已经提出用中性到过碱性清净剂与二硫代磷酸锌(ZnDTP)的组合对点火 发动机的金属部件进行保护。
为了遵守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Legislation),尤其是新的日本或欧洲立 法,经过车辆处理系统后的废气是要求的。这些系统的效率会被来自于含有金 属、硫和磷的添加剂的润滑剂灰分所破坏。因此,为了遵守当前以及即将颁布 的法案,在近期配制的油中含有清净剂(detergent)和磷的灰分以及含有ZnDTP 的灰分的含量已经被降低。这会导致减少对发动机金属部件的腐蚀保护。
美国专利说明书4,734,209公开了功能性流体的铜钝化剂。
美国专利说明书5,171,463和5,032,300教导了基于苯并三唑的铜钝化剂。
美国专利说明书6,410,490教导了用于润滑剂的苯并三唑添加剂。
美国专利说明书6,008,165和6,010,986教导了硼酸盐作为一种控制铅腐蚀 的手段。
令人惊奇的是,已经发现当向润滑剂中加入某些金属减活剂、硼酸酯和任 选的一种胺磷酸酯盐的组合时,其会维持对发动机中轴承和其它部件的高水平 的保护。
本发明允许在润滑剂的寿命期间能免受铜、铅、铁和锌腐蚀的发动机润滑 剂的配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过碱性清净剂是熟知的,例如苯酚盐,磺 酸盐或水杨酸盐。ZnDTP和清净剂的含量通过SAPS规格(硫酸盐灰分,磷和 硫)进行控制。ZnDTP含量主要通过在不同的发动机油规格中设定%-P含量最 大限量进行控制。如下所示ILSAC和API已经逐步降低了客车油的P含量:
最大允许%-P
ILSAC GF-1/API SH(1992) 0.12
ILSAC GF-2和3/API SJ和SL(1996-2001) 0.10
ILSAC GF-4/APISM(2004) 0.08
下一个等级,GF-5(为2009年所计划)通过采用催化转化器中毒实验确定 P-等级。如果没有可采用的实验,则P的限量将会进一步降低到0.06或0.05% 最大的P。
在欧洲,带有后处理设备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ACEA2004规格也要求磷 含量的降低。
允许的%-P
C1 ≤0.05
C2 0.070-0.090
C3 0.070-0.090
新的ACEA E6重型柴油发动机规格规定了0.08%的磷的最大限量。总灰分 限量也被降低。这将影响清净剂和ZnDTP含量。
硫限量也是平衡的一部分由于它们限制了来自ZnDTP和硫酸盐清净剂(还 有硫化苯酚盐清净剂)的贡献。
这些物质的降低导致保护润滑剂不受发动机中铜和铅腐蚀的能力降低。此 外,燃料经济性需求使得使用增加的摩擦改进剂如单油酸甘油酯和某些钼化合 物成为必须。这些物质对铜或铅或二者可能是有腐蚀性的。美国专利说明书 2,898,299教导了单油酸甘油酯对铜-铅轴承合金的腐蚀性。美国专利说明书 5,631,213,EP-A-1,382,659和D.T.Jayne,J.R.Shanklin和C.F.Stachew,“Controlling the Corrosion of Copper Alloys in Engine Oil Formulations:Antiwear,Friction Modifier,Dispersant Synergy”,SAE论文2002-01-2767,教导了某些钼化合物 对铜和铜合金的腐蚀性。此外,某些工业油对锌是具有腐蚀性的。
本发明的主题是润滑剂组合物,含有
a)一种润滑剂;
b)一种三唑金属减活剂;
c)一种硼酸酯,和,任选地,
d)一种胺磷酸酯盐(amine phosphate)。
组分b),c)和d)在本发明的润滑剂组合物中按如下规定存在。
本发明另一个主题是控制润滑剂中铅、铜、铁和锌的腐蚀的方法,该方法 包括向润滑剂中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巴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西巴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1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