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频匹配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1286.8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9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寒川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H7/38 | 分类号: | H03H7/38;H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频 匹配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频匹配电路,其被插入装载在便携式终端上的天线 与高频电路之间,且在所期望的2个频带,在上述天线与上述高频电 路之间进行阻抗匹配。
背景技术
现在,便携式电话服务正在急剧地普及,为了响应对于更高的移 动性的实现和更灵活的通信服务的强烈的要求,在一个便携式终端中 实现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和在不同的利用频带运用的多个通信系统的 使用(多频带化)这2点成为开发便携式终端时的一个技术目标。该 目标也保持传承到作为电波的输出输入接口必不可少的器件即天线, 希望开发小型且能够在多个频带下动作的所谓的多频带天线。
在实际的便携式终端的开发中,因为仅通过天线的优化难以在期 望的多个频带下实现良好的天线特性,所以多通过在天线与高频电路 之间插入适当的匹配电路而实现最终的频率调整与高频电路的良好的 阻抗匹配。现在,各种便携式电话服务的利用频带存在于800~900MHz 带和1.5~2GHz带这2个频带,为了实现便携式终端的多频带化,天线 必须在这2个频带下进行动作。但是,因为两频带较大地分离,所以 利用通常的单频匹配电路难以实现在两个频带的自由的匹配调整,因 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优选应用能够在各个频带独立地匹配的双频匹 配电路。
在上述背景下,作为应用至今的现有的双频匹配电路,存在使用 梯形电路的方式,其中,该梯形电路使用多个单频匹配电路和多个共 振电路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图11是表示上述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双频匹配电路的电路结构的电路框图。
在图11中,输出端子102的阻抗(或1端子S参数)的频率特性 已知,负载101在上述的状况下相当于天线。而且,负载101经由第 一匹配电路103、第二匹配电路104、和第三匹配电路105构成的现有 的双频匹配电路108与电源107连接。其中,如图中的框图所示,各 匹配电路103、104、105是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构成的并联共振电路或 串联共振电路。
图11中记载的现有的双频匹配电路108在期望的2个频带中,以 使得输出端子102处的负载101的阻抗与输入端子106处的电源107 的阻抗值变得相等的方式,作为阻抗变换器进行动作。因此,在该2 个频带下,从电源107供给的电力不受到反射衰减地高效率地被供给 到负载101。
但是,在将各匹配电路103、104、105看作一个电路框的情况下, 图11记载的现有的双频匹配电路108,如图13(表示在现有的双频匹 配电路中使用的梯形电路的电路结构的电路框图)所示,形成使图12 (表示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2种基础的单频匹配电路的电路结构 的电路框图)所示的基本的2种单频匹配电路121a、121b(例如,参 照非专利文献1)梯状结合的电路结构(梯形电路131)。其中,梯形 电路131是在各种滤波器中常用的电路结构。
因为现有的双频匹配电路108的作用与在期望的2个频带将高频 信号从输入端子106无反射衰减地传输至负载101的情况等价,因此, 通过应用图13所示的梯形电路131,双频匹配电路的设计与期望的双 频带为通过带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同义。因此,在进行现有的双频匹 配电路108的设计时,能够适当地应用现有的滤波器设计法,上述现 有的结构具有不依赖于负载101的阻抗的频率特性、且能够比较自由 地在期望的双频带获得与输入端子106匹配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2269号公报(第18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25153号公报(第14页,图1)
非专利文献1:Robert E.Collin著,-An IEEE press classic reissue- Foundations for microwave engineering(second edition,IEEE press series on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A John Wiley&Sons,Inc.,publication, ISBN 0-7803-6031-1(323页,Figure 5.17)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具有以下2个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1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模式切换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双频匹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