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0608.7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2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菅原靖;浦田隆行;梅田孝裕;柴田础一;森田纯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06;H01M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运行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具有:
供给还原剂的还原剂供给部;
供给氧化剂的氧化剂供给部;
燃料电池主体,其由多个单电池叠层而构成,在所述单电池中构成有被以高分子电解质膜作为基材的MEA隔离的还原剂流路及氧化剂流路;
还原剂供给路径,连接于还原剂供给端,该还原剂供给端是全部所述单电池的所述还原剂流路的端部;
氧化剂供给路径,连接于氧化剂供给端,该氧化剂供给端是全部所述单电池的所述氧化剂流路的端部;
水供给部,向所述还原剂供给路径及所述氧化剂供给路径中的至少任一个注水,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具有蓄水层形成步骤:在所述还原剂及所述氧化剂中至少任一种的供给开始动作中,在所述还原剂及所述氧化剂中至少任一种的供给开始之前,通过来自所述水供给部的注水,在所述还原剂的流通方向上比所述还原剂供给端位于上游侧的所述还原剂供给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在所述氧化剂的流通方向上比所述氧化剂供给端位于上游侧的所述氧化剂供给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中,以其中至少任一个被闭塞的方式形成蓄水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中,来自所述水供给部的注水压及注水时间是在全部所述还原剂流路及所述氧化剂流路中使水不通过的程度的注水压及注水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中,来自所述水供给部的注水压低于来自所述还原剂供给部及所述氧化剂供给部的所述还原剂及所述氧化剂的供给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进一步具有连接于所述还原剂流路及所述氧化剂流路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排出侧的阀,
在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中,在所述阀开启状态下开始所述注水,在水到达全部所述还原剂供给端的状态以及水到达全部所述氧化剂供给端的状态中的至少任一个状态下,关闭所述阀,停止所述注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进一步具有连接于所述还原剂流路及所述氧化剂流路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排出侧的燃烧装置,
在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中具有焚烧步骤:在所述燃烧装置中焚烧从所述还原剂流路及所述氧化剂流路中的至少任一个排出的残留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进一步具有连接于所述还原剂流路及所述氧化剂流路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排出侧、且连接于所述燃烧装置的上游侧的气液分离装置,
在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中具有分离步骤:在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中分离从所述还原剂流路及所述氧化剂流路中的至少任一个排出的残留气体和水,且只允许气体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流入所述燃烧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供给部利用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冷却水供给部而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供给部以能够独立于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冷却水供给部而动作的方式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还原剂流路的残留气体是所述还原剂且所述氧化剂流路的残留气体是惰性气体的状态下,
仅在所述氧化剂供给路径中进行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还原剂流路的残留气体是惰性气体且所述氧化剂流路的残留气体是所述氧化剂的状态下,
仅在所述还原剂供给路径中进行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还原剂流路的残留气体是还原剂且所述氧化剂流路的残留气体是氧化剂的状态下,
在所述还原剂供给路径及所述氧化剂供给路径的两者中进行所述蓄水层形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06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