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压制动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303847.7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52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红;朱浩渊;谢颂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东海橡胶厂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1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制动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制动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制动软管大多采用在橡胶内管和橡胶外管之间增加加强层以提高软管的强度。
中国专利CN1295457C公开了一种加强软管,包括内橡胶层和外橡胶层,还包括在内橡胶层上形成的下纱线层和在下纱线层外侧形成的上纱线层,下纱线层是由加强纱以相对于软管轴向方向的编织角为59±2o编织而成,上纱线层是由加强纱相对于软管轴向方向的编织角为59±2o编织而成,内橡胶层的厚度为0.6mm~0.2mm。另外该加强软管还可以在下纱线层上形成一个厚度在0.1mm~0.35mm的中间橡胶层。
中国专利申请CN101000119A公开了一种高抗疲劳性的液压制动软管及生产方法。中国专利申请CN101000120A公开了一种高体积膨胀率的汽车动力转制动软管。中国专利申请CN101067466A公开了一种车用制动软管。
上述各种软管的加强层均是采用编织的方法得到的编织层,这种编织层由于编织线过密,导致橡胶内管与橡胶外管之间被阻隔,没有结合面,软管的整体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定位性能较好、整体强度高的气压制动软管。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压制动软管,具有橡胶内管和橡胶外管,在橡胶内管和橡胶外管之间粘结固定有夹胶缠绕层;所述夹胶缠绕层包括按螺旋式缠绕的内缠绕层、中间胶层以及按螺旋式缠绕的外缠绕层;中间胶层的内侧穿过内缠绕层的缠绕线的相邻线圈之间的间隙而与橡胶内管胶合在一起;中间胶层的外侧穿过外缠绕层的缠绕线的相邻线圈之间的间隙而与橡胶外管胶合在一起,因而橡胶外管、中间胶层和橡胶内管是一个橡胶整体,该橡胶整体包覆在外缠绕层的各缠绕线外和内缠绕层的各缠绕线外。
所述内缠绕层是由缠绕线以相对于软管轴向呈α角缠绕而成,所述α角为52o~56o;所述外缠绕层是由缠绕线以相对于软管轴向呈β角缠绕而成,所述β角为52o~56o。
所述橡胶内管的厚度为1.5mm~1.7mm;所述橡胶外管的厚度为1.5mm~1.7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制动软管采用缠绕方法在生橡胶内管外先缠绕一层内缠绕线,再在胶浆中穿过而浸渍胶浆,这里的液态胶浆实际上是一种接近膏状的半液态胶浆,然后再缠绕一层外缠绕线,从而形成夹浆缠绕层,该夹浆缠绕层中的胶浆会分别渗透到内外缠绕层的缠绕线的间隙中,在硫化后则成为胶丁,而内外胶丁则分别与橡胶内管和橡胶外管胶合在一起,从而使橡胶内管与橡胶外管胶合在一起提高软管的整体强度。(2)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制动软管的内缠绕层上均匀上浆后,可以保证外缠绕层定位准确,并增强了内缠绕层与外缠绕层的粘结力,从而增加了软管的强度。(3)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在弯曲工作时,缠绕线的容扩系数比编织线要小,使得缠绕线层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性。(4)制备本实用新型软管的夹浆缠绕装置的胶管进入装置和胶管输出装置均设有供胶管传动的支承口型构件,而胶管进入装置中的第一支承口型构件的内孔设计呈圆台形,这样避免了橡胶内管进入缠绕机架后由于压力导致的堵赶胶现象。(5)制备本实用新型软管的夹浆缠绕装置可以连续生产夹胶缠绕层,从而在连续化生产气压制动软管的关键性环节取得了突破,使得从挤出生橡胶内管开始至收卷机连续收卷的过程可以连续化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在连续生产线上,设置在夹浆缠绕装置的后道的鼓式牵引机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圆柱形的钢制壳体,将管状物缠绕在该钢制壳体的周向外表面上,随着其转动,即可对从前道冷喂料挤出机连续挤出生橡胶内管进行牵引而通过夹浆缠绕装置。设置在冷却槽的后道的第一平板式牵引机,以及设置在隔离液槽的后道的第二平板式牵引机的主要部件均为一对上下相对设置的皮带机,通过上下皮带机的皮带对管状物在加紧后进行牵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制动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气压制动软管的剖视图;
图3为制备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制动软管所需的夹浆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胶浆进入装置中的第一支承口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图1所示的气压制动软管的一个端头上固定管接头的示意图,管接头通过箍圈密闭固定在气压制动软管的端头上。
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缠绕机架20,
夹浆装置1,供浆桶11,盛浆槽12,胶浆接收槽13,输浆管14,溢浆软管15,刮浆板16,阀门17,溢浆盘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东海橡胶厂,未经常州市东海橡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38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