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上辊平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303650.3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67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伟;周沛泽;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4 | 分类号: | B21D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 冬 |
地址: | 618013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线 调式 三辊卷 板机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板材弯曲加工的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尤其涉及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上辊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金属板材弯曲加工的新型设备。由于其结构新颖、受力合理和功能多而受到推广。现有的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包括一个绕自身的轴心线固定旋转的上辊,以及沿上辊的轴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下辊,所述三个工作辊呈“品”字型排布,两个下辊除了能够绕自身的轴心线旋转以外,也可以单独做弧线升降运动。其中,所述两个下辊横向支撑在传动侧机架和翻倒侧机架上,在翻倒侧机架上安装有一个翻倒架,上辊横向支撑在传动侧机架和翻倒架上。现有的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在使用时,待卷钢板从侧面送入上辊和下辊之间的缝隙,通过控制三个工作辊的运动最终卷出合格的钢板;钢板卷制完毕后,将翻倒架翻倒,从而将钢卷从上辊的一端轴向取出。
由于当翻倒架翻倒以后,上辊的一端支撑在传动侧机架上,而另一端处于悬臂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平衡装置来保持上辊的平衡。现有的上辊平衡装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手轮螺杆下压机构。这种上辊平衡装置需要人工操作,一旦操作失误,容易造成上辊尾部被强行压断的危险。另一种是采用液压油缸对上辊实施拉力,保持上辊平衡。但这种平衡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且定位精度低,存在翻倒架不能准确回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上辊平衡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上辊平衡装置,包括支撑在传动侧机架上的上辊,在传动侧机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上辊的上部施加下压力的平衡支架。
进一步的是,所述平衡支架上设置有可调整上辊轴心线方向的调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翻倒架翻倒后,上辊通过平衡机架和传动侧机架保持平衡。这种上辊平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并且便于安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上辊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平衡支架的左视图。
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翻倒架的翻倒方向。
图中标记为:平衡支架1、传动侧机架2、上辊3、下辊4、翻倒侧机架5、翻倒架6、调节螺栓71、调节螺栓72、调节螺栓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弧线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上辊平衡装置,包括支撑在传动侧机架2上的上辊3,在传动侧机架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上辊3的上部施加下压力的平衡支架1。将平衡支架1设置在传动侧机架2的外侧,传动侧机架2施加垂直向上的支撑力,平衡支架1施加垂直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保证上辊3的平衡。同时,将平衡支架1设置在传动侧机架2的外侧,方便安装和使用,能够完全避免对钢板的运动造成阻碍。
此外,所述平衡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调整上辊3轴心线方向的调整装置。图2中示出了调整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该调整装置包括沿上辊3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个调节螺栓71、72、73,每个调节螺栓71、72、73的一端与平衡支架1螺纹联接,另一端径向支撑在上辊3的外圆周面上。通过调整装置可以调节上辊3轴心线方向,使上辊3保持水平。为了方便进行调整,所述的至少三个调节螺栓71、72、73分别设置在上辊3的正上方、正左方和正右方,这样可以方便的控制调整方向。
该卷板机在卷板前,通过调整螺栓71、72、73调整上辊3到水平状态,同时也使上辊3的中心在卷板机的对称面上,保证卷板质量。卷板过程中,上辊3由传动侧机架2和翻倒架6支撑。在卷板结束时,为了取出卷好的钢板,将翻倒架6倒下,此时上辊3完全由平衡支架1以传动侧机架2进行支撑保持上辊3的平衡状态,直到钢板取出时,翻倒架归位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3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