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的加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2853.0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楼板 裂缝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的加固结构,属于混凝土楼板裂缝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房屋使用功能的改变、楼面使用荷载的增加或环境改变等原因,导致混凝土楼板超过设计正常承载能力极限,使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性。此时,就要对现有的混凝土楼板采取加固措施,在现有技术中,楼板裂缝的加固措施很多,一般的做法是在原有的楼板上新增一层混凝土板,使之与原有楼板一起受力。该种做法存在着降低房屋层高、施工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工程投资高等缺点。另一种做法是在板底新增钢梁或混凝土梁,减小混凝土楼板之间的跨度,增加楼板的承载力;该种做法在工程中运用较多,较经济,但是,由于新增梁顶没有新增楼板支座负筋,加固完后在荷载的作用下,楼板又会产生新的裂缝,而新增钢梁或混凝土梁会影响下层空间的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节约工程造价及施工工期短的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的加固结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开裂混凝土楼板,开裂混凝土楼板位于梁或墙上,在开裂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的板底上连接有钢梁,钢梁两端连接在梁或墙上,在开裂混凝土楼板的板面上及对应的装饰面上开设有应力释放缝隙。
应力释放缝隙的宽度为7~13mm,深度为40~60mm。
在应力释放缝隙内灌有沥青麻丝板。
在装饰面上的应力释放缝隙上卡接有铜条。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开裂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的板底上连接钢梁,钢梁两端连接在梁或墙上,在开裂混凝土楼板的板面上及对应的装饰面上开设有应力释放缝隙,这样不但能充分利用现有楼板、梁和墙,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新增梁后又新增裂缝的问题,而且可大大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施工量、缩短工程工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不影响房屋层高、美观。在应力释放缝隙内灌有沥青麻丝板,这样可填补缝隙,消除缝隙对生产带来影响。在装饰面的应力释放缝隙上卡接铜条,这样可防止沥青麻丝板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在对现有开裂混凝土楼板1进行加固时,先在开裂混凝土楼板1裂缝处的板底上连接一根钢梁2,此位置也可根据开裂混凝土楼板1的强度计算确定,钢梁2两端固定在现有的建筑物的梁或墙上,在安装钢梁时采用千斤顶、垫片等工具将钢梁2与现有开裂混凝土楼板1的板底顶紧;然后在现有开裂混凝土楼板1的板面上及对应装饰面3上(多位于开裂处)锯开一条应力释放缝隙4,释放缝隙4的宽度为7~13mm,深度为40~60mm,并在释放缝隙4内用沥青麻丝板4灌缝,释放缝隙4的设置能将钢梁2处的楼板上部应力自然释放,使开裂混凝土楼板1在新增钢梁2处形成简支;最后在装修面层3上的释放缝隙4处用铜条5卡缝,这样可防止沥青麻丝板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