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2137.2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9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石先奎;杨忠晏;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66;H01R13/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将USB与语音接口等标准的输入/输出(I/O)接口整合在一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气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电连接器的要求与日剧增,其不仅需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功能,更需具有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及方便使用等特点。目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与语音接口(Audio Jack)等已成为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通常安装在计算机机壳面板上,用来连接计算机与周边设备。请参阅公告在2004年3月31日的中国公告第CN1144326C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组合式通用串行汇流总线连接器,该组合式连接器中设有常用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其安装在机壳面板上,作为输入/输出的接口以供外部对接连接器配接,另一端则与电路板上电连接器相连接从而与电路板的导电回路相电性导通,该组合式通用串行汇流总线连接器上设有两个分别与USB接口的金属壳体相抵接的金属弹片以实现两个USB接口的接地功能,然该组合式通用串行汇流总线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中,对接连接器的反复插拔有可能引起金属弹片与USB接口的金属壳体抵接的松动而接触不良,甚至是脱离,这样便严重影响该组合式通用串行汇流总线连接器防电磁波干扰(EMI)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上述技术上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通过应用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的转接增加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接地效果,从而达到较佳的防电磁波干扰(EMI)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多个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多个容置槽,且该绝缘壳体的一端面具有多个分别与容置槽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设于绝缘壳体的各容置槽中,所述多个连接器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器,包括端子座及包覆于端子座外部的金属壳体,所述一个连接器的一端面具有穿设于绝缘壳体所述开口的插接口,所述绝缘壳体内装有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设有与所述金属壳体电性连接的金属层,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电性转接而使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外部的接地回路电性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PCB板上设置一金属层,并使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电性连接该PCB板的金属层,再将本线缆连接器组件固定于机箱内,使PCB板的金属层通过螺栓与机箱内固持框架相连接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功能,并增加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接地面积,从而达到较佳的防电磁干扰(EMI)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其中上壳体被移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组装图,其中下壳体被移开。
图5是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移除下壳体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壳体1、连接器2及线缆24。
绝缘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且该绝缘壳体1中并列设有四个容置槽13,且该绝缘本体1的一端面具有四个分别与容置槽13连通的开口14,而且该绝缘本体1的另一端面具有两个出线口15。下壳体12中设置有多个凸柱120,上壳体11中设置有多个与下壳体12的凸柱120相对应配合以对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组装进行定位且固持的孔110。下壳体12的底壁122中间位置设置有两个通孔121,上壳体11的底壁113对应下壳体12的通孔121的位置设置有通孔111。下壳体12的各通孔121处还延伸出一圆管柱1210,圆管柱1210旁侧还凸伸出两个凸肋125。上壳体11的底壁113上位于两个通孔111的位置处还凸伸出两个圆管部123,每个圆管部123还向上延伸出两个弧形部124,每个圆管部123上的两个弧形部124之间有一定间隙,且这两个弧形部124在圆管部123上对称排布,每个弧形部124的内壁1240上延伸出一卡钩112。上壳体11的底壁113凸伸出若干凸肋(未标示),这些凸肋彼此间隔形成了若干凹槽部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