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然气家庭供暖、供热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2041.6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生 |
主分类号: | F24D3/08 | 分类号: | F24D3/08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湖南省岳阳市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家庭 供暖 热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供热的设备,特别指一种天然气家庭供暖、供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江南的住宅除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有中央供暖系统外,其余约90%的住宅都是没有供暖系统的,一部分家庭虽然有冷暖空调,但这种泵热式空调在气温5℃以下就很容易使室外机结霜而经常停机,甚至根本开不起来,况且都用空调会使电网负荷太重;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发展,长江中、下游两岸居民及大部分江南居民都将使用天然气,而这些家庭90%都没有专用的供暖设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北方的乡镇包括西北的乡镇,还有很多家庭守着天然气在烧土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经济安全的天然气家庭供暖、供热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以下结构的供暖供热系统:
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为系统的加热装置,用于将自来水注入热水器经天然气燃烧加热后输出热水;
主控水箱与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并列安装在墙上,主控水箱的水与系统管路循环连接,补充用去的水量,主控水箱为开放式常压结构,管路中产生的压力通过主控水箱释放;
设置在系统管路中的三通转换阀,通过三通转换阀将系统管路分为冬季工作状态和夏季工作状态;
设置在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入水口前的加压泵,用于将环路中的常压状态下的自来水通过加压泵后,接入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加热;
所述的系统管路中设有供热终端散热器和热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突出了安全第一的理念。首先,对于一种家庭使用设备,安全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这种涉及到天然气易燃易爆品和较高水温设备,突出安全尤为重要。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开放式环路加热原理,不存在压力容器,高温高压下容易爆炸等问题。系统内水升温膨胀产生的压力,都可以在开放式水箱内得到及时释放。其次,本实用新型有多种手段控制水的温度,使之不会出现过热超压。首先是温控水箱控制回水温度,到达设定值就会使系统停止加热;另外是燃气热水器控制输出水温,除了有手动控制调整外,还有95℃限值自动停机功能。其三,选用了强排式燃气热水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室外,确保了室内空气安全。另外,它是使用市电作电源点燃的,不存在非强排式因电池失效时,点不着火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的燃气热水器,特别是名牌的都有多种安全保护功能,这一点也降低了温控水箱生产的难度和成本。
2、兼顾了功能,节约了资金。一般接通了天然气的家庭都要安装一套燃气热水器,用于生活供应热水,有了本实用新型的兼顾功能,那套设备就可以省下了。换句话说,如果家里已安装了强排式燃气热水器供水,就只要增加不太多的投资,就能解决家庭供暖的难题。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易于推广普及。本实用新型除了一个温控水箱是专为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的外,其它设备器材都可以在市场上轻易采购到,这就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进行了巧妙的组合,这种组合式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配置不同的加热器,如小锅炉,适用不同面积的供暖。安装调试方面,因为不涉及压力容器,一般的水电工就可以胜任,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极易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
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1,为系统的加热装置,用于将自来水注入热水器1经天然气燃烧加热后输出热水;
主控水箱2与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1并列安装在墙上,主控水箱2的水与系统管路循环连接,补充用去的水量,主控水箱2为开放式常压结构,管路中产生的压力通过主控水箱2释放;
设置在系统管路中的三通转换阀7,通过三通转换阀7将系统管路分为冬季工作状态和夏季工作状态;
设置在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1入水口前的加压泵9,用于将环路中的常压状态下的自来水通过加压泵9后,接入强排式天然气热水器1加热;
所述的系统管路中设有供热终端散热器12和热水出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生,未经李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