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弹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2003.0 | 申请日: | 2008-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64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3 | 分类号: | H01R13/73;H05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弹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弹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通信产品之机壳开口件与机壳面板之间的固定弹片。
背景技术
在通信产品中,通常将不同功能的单元设计成多个可插拔模块安装至通信产品内,因而需要将所述通信产品之机壳上预设开口,将可插拔模块从机壳开口处插入通信产品中。因此,在设计所述通信产品之机壳时,需要将机壳面板上预留多个开口,再将多个机壳开口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开口处,当需要将一可插拔模块从某个开口处插入所述通信产品时,首先将机壳开口件拆下,再将可插拔模块插入通信产品。
所述机壳开口件与机壳面板之间需要固定,传统之固定方式为螺丝固定,即通过螺丝将机壳开口件固定于机壳面板上,此种固定方式于生产过程中不方便组装,且使得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固定弹片,用于将机壳开口件固定于机壳面板,可提高生产效率,且方便组装。
一种固定弹片包括固定部,抵接部及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部主体及由所述固定部主体垂直延伸之挡止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相对,所述抵接部包括抵接部主体及由所述抵接部主体垂直延伸之楔形抵接片;所述连接部弹性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抵接部。
本实用新型之固定弹片,通过所述固定部将该固定弹片固定于机壳开口件,再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机壳面板的弹性接触将所述机壳开口件固定于机壳面板上,此种固定方式于生产过程中方便组装,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弹片与机壳开口件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机壳开口件之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弹片之放大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弹片之另一方向放大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弹片与机壳开口件之立体装配图。
图6为图5所示之VI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所示之VII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之固定弹片之机壳开口件装配于机壳面板内的局部立体图。
图9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之固定弹片之机壳开口件装配于另一实施方式之机壳面板内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5,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之固定弹片20用于将机壳开口件10固定于机壳面板30。
所述机壳开口件10包括一对侧边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壳开口件10为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其侧边12通过折弯加工而成,所述侧边12包括内表面123和外表面125。请同时参阅图2,所述侧边12之端部设有切口122,一对通孔124设于所述侧边12上,所述通孔124呈T形,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1242和第二孔1244,所述对第二孔1244与所述对第一孔1242共同形成T形孔,且所述对第二孔1244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1242的面积。
请参照图3及图4,所述固定弹片20包括固定部22,连接部23及与所述固定部相对之抵接部2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3呈V形,设于所述固定部22与所述抵接部24之间,并将二者弹性连接。
所述固定部22包括固定主体221,其两端均垂直弯折形成连接片222和一对支撑片226,所述对支撑片226位于所述连接片222之两侧,所述对支撑片226包括第一端面2262,自所述连接片222之末端延伸有挡止片224,所述挡止片224之宽度比所述连接片222之宽度宽,二者共同形成大致呈T形的挡止部。所述挡止片224与所述支撑片226之间形成一定间隙。所述挡止片224包括一对第二端面2242形成于所述连接片222之两侧,且与所述第一端面2262相对,所述第一端面2262与所述第二端面2242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机壳开口件10之壁厚大致相等。所述挡止片224穿过所述第二孔1244,并将所述固定弹片20固定于所述第一孔1242处,当所述挡止片224挡止于所述第一孔1242之一侧时,所述对支撑片226与所述第一孔1242之另一侧接触,以加强所述固定弹片20与所述侧边12之间的固定,同时可增加所述T形挡止部的弹性性能。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止部与所述支撑片226朝向所述抵接部24的方向弯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2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24KV熔断器手车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