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301696.1 | 申请日: | 2008-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1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萧世伟;谢文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22 | 分类号: | H01R12/22;H01R13/62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来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用于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安装至电路板上方的基体、收容于基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基体卡合至一起的加强件及安装于基体与加强件上方的框体。
基体设有收容芯片模块的收容腔,该收容腔的边框处安装有抵推芯片模块的滑动件。该滑动件包括间隔并列设置的一对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及组装于基座的收容腔内可滑动的本体,其中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与本体之间均藉设有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通过转轴与框体相连接,当向下按压框体时,框体在受到下压的作用力后带动滑动件的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向下运动,使滑动件的本体抵推芯片模块,从而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但是,此滑动件的结构较为复杂,要通过第一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的运动而推动本体,如果第一、第二传动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故障,则无法推动本体抵推芯片模块;滑动件的第一传动杆与框体、滑动件的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及第二传动杆与本体均藉转轴连接,若转轴在转动过程中从轴孔中脱落或者出现故障,将导致滑动件无法抵推及定位芯片模块,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芯片模块可靠连接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设有收容腔的基体、收容于基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位于基体上方并可相对于基体上下运动的框体,滑动件设置于基体上,所述框体内侧设有抵推部,所述框体的抵推部随框体的运动推动滑动件向收容腔内移动,使滑动件抵推芯片模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向下按压框体使其推动滑动件,滑动件进一步将芯片模块的锡球推入相应的端子孔中,可将芯片模块准确定位于电连接器中,从而实现稳定连接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框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固定板、滑动件及基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滑动件组装于基体上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100用于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其包括安装至电路板(未图示)上方的基体1、收容于基体1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设置于基体1上的滑动件3、与基体1卡合至一起的加强件4及安装于基体1与加强件4上方的框体5。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基体1水平设置于电路板(未图示)的上方,其设有收容腔10。收容腔10的四个边框11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有从收容腔10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的凸台12,位于凸台12的后侧设有一对呈“n”形的固持件1200,通过转动轴(未图示)将固持件1200与安装于凸台12上方的压接体19相枢接。收容腔10中收容有位于收容腔10底部的固持板21、固持于固持板21上的导电端子(未图示)及定位导电端子(未图示)的定位板20,其中,固持板21、导电端子(未图示)及定位板20一并固定至基体1的收容腔10内。定位板20相邻两侧的侧边各设有一对凹槽200,固持板21相邻两侧的侧边对应设有一对凹槽210。收容腔10还安装有用于收容芯片模块(未图示)的内框17,内框17通过带有弹簧的螺钉170固定于基体1上。基体1的四个角部设有凹孔13,凹孔13中安装有弹性件18,该弹性件18与框体5相配合。基体1的四个边框11设有贯穿基体1的第一穿孔14。基体1的四个边框11的侧边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6。
架设于基体1上方的加强件4为金属中空结构,在加强件4的四个边框处设有贯穿加强件4并与基体1的第一穿孔14相对应的第二穿孔40,若干铆钉15将基体1与加强件4两者连接至一起。加强件4的边框设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外侧41,加强件4的外侧41卡扣于基体1的凹槽16内。
安装于基体1与加强件4上方的框体5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框体5的内框的角部设有通孔50,框体5通过螺栓52穿过框体5的通孔50、加强件4及基体1,将框体5、基体1及加强件4连接至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1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