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301180.7 | 申请日: | 2008-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1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杰利.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6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类从高速发展的数字工业中受益很多。数字工业让我们可以享受到诸如个人计算机(PC)、消费性电子产品(CE)包括电视、DVD播放机及游戏机等多样的数字产品。通常情况下,每台个人计算机或者消费性电子产品均设有用来显示视频的监视器,如此则需要一根位于监视器的接口和控制设施之间并将二者连接起来的线缆连接器。为了更好满足个人计算机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我们总希望监视器端口连接器工作于理想状态下,然而,监视器端口连接器的接口的干扰问题却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信号质量。
因此,鉴于前述的缺陷,我们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良,以弥补其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并分为上下两排的若干端子、收容所述两排端子的隔板、固持于所述隔板的金属板及若干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端子分为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金属板分隔所述两排端子于其两侧,所述金属板设有面板部及于所述面板部一端形成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对应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位相接触的挟持件,所述隔板于其至少一面设有与所述挟持件配合的槽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改良的金属板以有效解决端子间的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元件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图1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组装于隔板4并且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若干端子3、插容于隔板4的金属板5、封装绝缘本体2的金属壳体1、具有若干分别电性连接于端子3的芯线71的线缆7以及与所述金属壳体1、绝缘本体2、隔板4及线缆7部分包覆成型(OVER-MOLDED)的盖体6。
金属壳体1包括顶部的第一遮蔽部1a及底部的第二遮蔽部1b。第一遮蔽部1a包括封装部11,该封装部11由底壁111、与该底壁相对的顶壁113以及一对连接所述底壁111和顶壁113的横壁112、114组成。所述底壁111、顶壁113及一对横壁112、114互连形成收容绝缘本体2的收容空间110。第一遮蔽部1a还包括一倒U型第一盖体部12,该第一盖体部12自所述封装部11的顶壁113后末端向后延伸而形成。底壁111的后部设有四个排成一排的孔1110,顶壁113的后部对应设有一对孔1131。底壁111的后部还设有一对与前述顶壁113上的孔1131相对的孔(未标号)。倒U型第一盖体部12还设有一平板部122及一对分别位于所述平板部122两侧并与平板部122的边沿相连接的竖直臂121。此外,该倒U型第一盖体部12还设有轻微弯曲的延伸片124,该延伸片124自平板部122的中部末端边沿向后延伸而形成且大体呈弓形结构,所述延伸片124于其末端设有一平板状的止挡部1241。每个竖直臂121设有三个锁孔123,所述三个锁孔123具有不同的尺寸且沿对接方向排成一排。底部的第二遮蔽部1b包括U型的第二盖体部13及与该第二盖体部13相连接的圆柱形的线缆固持部135。所述U型的第二盖体部13包括板体部131及一对与所述板体部131的两边相连接的竖直臂132。每个竖直臂132形成有与前述第一盖体部12的锁孔123对应的大小不等的三个锁凸部134。板体部131的前边还形成有四个小型凸起133。
绝缘本体2包括顶壁21、底壁23及与所述顶壁21、底壁23相连接并形成收容空间20的一对侧壁22、24。所述顶壁21及底壁23设有排列于不同两排且相互间隔的若干端子通道25。顶壁21的后部设有两个相间隔的凸块210,每个凸块210的顶部均设有锁固件211。底壁23的后部也形成有一对与凸块210相对的凸起(未标号),且所述每个凸起均设有锁固件(未标号)。所述侧壁22、24向后延伸并于其末端形成有延伸凸起2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11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