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301122.4 | 申请日: | 200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1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余亚飞;石先奎;杨忠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02 | 分类号: | H01R12/02;H01R13/6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将USB与语音接口等标准的输入/输出(I/O)接口整合在一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气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电连接器的要求与日剧增,其不仅需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功能,更需具有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及方便使用等特点。目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与语音接口(Audio Jack)等已成为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通常安装在计算机机壳面板上,用来连接计算机与周边设备。请参阅公告在2000年4月11日的中国台湾公告第387625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USB连接器,安装在主机板的边缘,其对接接口位于机壳面板上,可供外部对接连接器相配接,用来分别连接键盘、鼠标、个人掌上电脑(PDA)、数码相机等外设。请参阅公告在2001年7月11日的中国台湾公告第446208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语音接口连接器,安装在主机板的边缘,其对接接口位于机壳面板上,可供外部对接连接器相配接,用来传输语音信号。
然而,由于主机板的尺寸限制,其印刷电路板的配置空间及可安装的电子元件数目均有限,当输入/输出接口较多时,显然无法全部设置在主机板的邻近机壳面板的端缘。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出现了组设在机箱内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请参阅公告在1998年4月21日的中国台湾公告第330735号专利及公告在1999年1月1日的中国台湾公告第349660号专利,这些专利均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一端为并排设置的两个USB连接器,安装在机壳面板上,作为输入/输出的接口以供外部对接连接器配接,另一端则与电路板上电连接器相连接从而与电路板的导电回路相电性导通。
请参阅公告在2002年12月10日的中国台湾公告第551650号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一端并排设置两个USB连接器和两个语音接口连接器,安装在机壳面板上,作为输入/输出的接口以供外部对接连接器配接,另一端则与电路板上电连接器相连接从而与电路板的导电回路电性导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机壳也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USB连接器的设备越来越多。同时有许多设备通过USB连接器连接到计算机的情形下,按照中国台湾公告第551650号专利所述方法将这么多USB连接器并列排布,有可能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宽度会影响计算机机壳面板的设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上述技术上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将多个USB接口与语音接口等输入/输出接口整合在一起设置,节省了主机板上的占用面积,同时合理的利用机壳面板的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遮蔽体、绝缘本体、若干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遮蔽体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外,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内设有上下并列排布的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位于主体部的前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器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且其对接接口露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开口中,所述第二连接器为语音接口连接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且其对接接口露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中,所述遮蔽体上形成有多个对应开孔以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对接接口露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中至少一个的旁侧安装有嵌入塑胶,所述嵌入塑胶上组装有接地弹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至少一个具有金属壳体,所述接地弹片同时接触所述金属壳体和所述遮蔽体而实现二者间的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四个USB连接器与两个语音接口组合在一个线缆连接器内且上下并排设置,这样既节省了占用主机板上的面积,又有效利用了机壳面板的高度空间,并增加了该线缆连接器的接地面积,从而达到较佳的防电磁干扰(EMI)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嵌入塑胶与接地弹片的立体组合图,其中一个接地弹片未组装于嵌入塑胶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其中遮蔽体未组装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4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1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