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导管间接式热泵热水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300988.3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俞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俞晢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4H9/1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 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间接 式热泵 热水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导管间接式热泵热水器结构,特别指一种利用高导热效率的超导管,将之结合于双层热交换管管路外,进而加速热交换效率的热水器结构。
背景技术
「热泵」即所谓的冷气机结构,利用热力循环原理来产生移动热量的作用,就像水泵的作用一样,可以将水从某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只是冷气机搬动的是看不见的热量而已;已知基本的热泵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压缩机11、一冷凝器12、一蒸发器13、一膨胀阀14所形成的冷媒循环系统,据此,压缩机11将密闭冷媒管路15间的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令冷媒中的多数热量在冷凝器12处排散出去并形成液态冷媒,而液态冷媒通过膨胀阀14后,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液体,在蒸发器13处吸收热量转变为气态,再回到压缩机11做如上述循环。而热泵热水器则是利用热泵在冷凝器12处所排放的废热,将之导入一储水槽16中使水温升高制成热水,降低电源、瓦斯、燃油的成本耗费,同时具有节省能源的效果。
虽然该已知的热泵热水器结构,已可使水槽产生升温的作用,然而热泵在热水槽内的高温冷媒段,由于管路结构简单,与储水接触的面积有限,因此整体热量交换的效率大打折扣,大幅限制制造热水的效果及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冷媒管路与储水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热水制造效果的超导管间接式热泵热水器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导管间接式热泵热水器结构,包含一热泵装置及一储水槽,该热泵装置具有一压缩机、一蒸发器、一双层热交换管及一膨胀阀,该双层热交换管具有内管及外管,一引水管导引储水槽内的储水进入该内管再由一回水管回到储水槽,该外管为冷媒管路,该外管表面设有至少一条超导管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双层热交换管的外管表面设置至少一超导管构件,利用超导管构件优良的集热效果,提高冷媒管内的热量聚集量,有效提高冷媒管路与水管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升制造热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 系已知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 系图2所示的双层热交换管结构断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压缩机 12.冷凝器
13.蒸发器 14.膨胀阀
15.冷媒管路 16.储水槽
20.热泵装置 21.压缩机
22.蒸发器 23.双层热交换管
231.内管 232.外管
24.膨胀阀 25.超导管
26.保温层
30.储水槽 31.隔温层
32.引水管 33.回水管
34.马达 35.进水管
36.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优点及其它目的能更被了解,以下兹特举较佳实施例说明,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2并配合图3所示,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热泵热水器结构包含一热泵装置20及一储水槽30,该热泵装置20主要由一压缩机21、一蒸发器22、一双层热交换管23及一膨胀阀24所构成;其中,该双层热交换管23的内管231为储水流动管道,一引水管32导引储水槽30内的储水由双层热交换管23的一端进入内管231,通过一适当距离的行程再经由回水管33回到储水槽30内,水管间配合一马达34增加水的循环效果;该双层热交换管23的外管232则属热泵冷媒管路的高温高压段,特别于该双层热交换管23的管外表设有至少一条超导管25构件,最后以保温层26将该双层热交换管23包覆;该储水槽30则为一储水装置,其内表面设有隔温层31,向外接有进水管35及出水管36。
本实用新型据上述构件加以组立实施后,热泵装置20在运行过程,会于双层热交换管23处持续产生热量,该些热量便直接对流经内管的冷水发生加温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超导管25构件优良的吸热效果,可以增加双层热交换管23段内的热量汇集量,进而有效提高制造热水的速率,大幅提升热泵热水器的整体效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热泵热水器加温能力的功能,已达到预设目的,实已符合产业需求,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本实用新型虽已以前述较佳实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能加以润饰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俞晢,未经王俞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0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钻机用自动送钻与应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载球轮毂轴承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