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造纸用干燥网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9329.3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092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丁朝阳;王雷;何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辰造纸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7/00 | 分类号: | D21F7/00;D21F1/10;D21F5/00;D21F7/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造纸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造纸用干燥网。
背景技术
目前,造纸用干燥网是造纸企业必不可少贵重脱水器材,应用在造纸机干燥部,起烘干和支撑传递纸页的作用。
随着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纸张质量要求提高,造纸工业对造纸用干燥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纸机织物行业技术人员根据造纸工业的要求,不断的探索、研发新型的造纸用脱水器材,不断的满足造纸工业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圆丝干燥网,替代了传统的造纸干毯,极大的提高了纸机织物的干燥效率和使用寿命。
到20世纪末,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纸机速度越来越快,纸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造纸用干燥网多采用圆丝干燥网,圆丝干燥网与纸页接触面呈点状,接触面积小,纸页上易形成网印,同时圆丝干燥网采用普通单丝生产,单丝的耐疲劳和抗水解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因此很难满足造纸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利于造纸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圆丝干燥网与纸页接触面呈点状,接触面积小,纸页上易形成网印,同时圆丝干燥网单丝的耐疲劳和抗水解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很难满足造纸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利于造纸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造纸用干燥网。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造纸用干燥网,所述干燥网采用异形丝编织在一起,形成经二重组织结构。
所述经二重组织结构包括两个系统经线和一个系统纬线。
所述第一系统经线与所述系统纬线交织形成织物的正面,第二系统经线与所述系统纬线交织形成织物的反面。
所述系统纬线由两种不同线径的纬线组成,两种不同线径的纬线交替排列。
所述干燥网经线单丝为异形丝,纬线单丝为圆丝,经线单丝横截面为矩形,纬线单丝横截面为圆形。
所述干燥网第一系统经线数量与第二系统经线数量之比为1∶1或2∶1。
所述干燥网第一系统经线数量与第二系统经线数量之比为1∶1,第一系统经线截面尺寸与第二系统经线截面尺寸相同。
所述干燥网第一系统经线数量与第二系统经线数量之比为2∶1,第一系统经线宽度大约是第二系统经线宽度的1/2,第一系统经线厚度与第二系统经线厚度相同。
所述干燥网经线采用高抗水解聚酯单丝,纬线采用高抗水解聚酯单丝或非抗水解聚酯单丝。
所述干燥网原材料单丝为高抗水解聚酯单丝或非抗水解聚酯单丝,也可以为聚醚醚酮(PEEK)或聚苯硫醚(PPS),原材料单丝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圆丝干燥网与纸页接触面呈点状,接触面积小,纸页上易形成网印,同时圆丝干燥网单丝的耐疲劳和抗水解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很难满足造纸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利于造纸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等技术问题;同时,异形丝干燥网,经线采用异形丝,单丝横截面为矩形,单丝表面与纸页接触面呈面状,接触面积大,纸页无网印或网印轻,同时单丝具有高抗水解性能,耐疲劳和抗水解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造纸用干燥网,所述的经二重组织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网面平整度好,纸页无网痕,透气度小,抗水解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减少了纸厂断纸次数和停机时间,降低了纸厂生产成本,提高了纸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二重组织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正面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二重组织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反面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二重组织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纵向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经二重组织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第二实施例正面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经二重组织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第二实施例反面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经二重组织造纸用异形丝干燥网第二实施例纵向截面图。
其中,第一实施例中,111为第一系统经线a;112为第一系统经线b;131为系统纬线a;132为系统纬线b;
第二实施例中,211为第一系统经线a;212为第一系统经线b;213为第一系统经线c;214为第一系统经线d;231为系统纬线a;232为系统纬线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辰造纸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辰造纸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93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炉非驱动端耳轴配管装置
- 下一篇:铺网机用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