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壁加氢反应器冷氢接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39238.X | 申请日: | 200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石军;董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洪福 |
| 地址: | 161042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 反应器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冷氢接管涉及炼油行业加氢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热壁加氢反应器筒体上设置的冷氢接管,其作用是在加氢反应过程中注入70℃左右的氢气来控制反应器的反应温度。由于反应器反应温度高达420℃左右,故在冷氢接管与筒体连接部位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并会产生很高的热应力。在结构上,为提高反应空间利用率,工艺要求将冷氢接管设置在两个采用堆焊工艺制造出的环形支撑凸台之间。考虑到此部位结构及应力分布的复杂性,在结构设计中,均采用带凸缘的插入式结构(如图1所示),此结构的优点是:便于焊接缺陷的射线及超声检测,易于保证焊接质量。缺点是:需要在反应器筒体开较大的孔,锻制较大的接管锻件,而且接管的焊缝与附近堆焊支撑凸台焊道出现交叉重叠部位,发生高应力区重叠,常使局部应力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影响设备使用安全,为此,以前的另一种处理方法为加大两个支撑凸台的间距,以避开焊缝的重叠。设备因此会增加1.2米高(如图2所示),按每台设备有三处冷氢接管结构计算增高,增加直接制造成本400万元。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冷氢接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冷氢接管结构,从而解决过去采用带凸缘的插入式结构所造成的反应器筒体开孔较大、需要锻制较大的接管锻件、接管的焊缝与附近支撑凸台堆焊焊道出现交叉重叠部位、发生高应力区重叠、影响设备使用安全、以及增加制造成本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冷氢接管是由冷氢接管、支撑凸台、反应器筒体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筒体上加工一个与冷氢接管的中心孔大小相同的孔,两孔相对,把冷氢接管焊接在反应器筒体上。反应器筒体开孔内壁两侧堆焊出环形支撑凸台。在反应器筒体与冷氢接管相通孔的内壁上进行耐蚀层堆焊。反应器筒体上的小开孔避免了与其两侧堆焊的环形支撑凸台相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冷氢接管,为避免出现焊缝交叉,将过去的冷氢接管的插入式对接结构改为坐骑式结构。在反应器筒体上只需加工满足工艺要求的通孔即可,不必为插入接管而加工大开孔。去掉了为满足对接要求的凸缘部分,使冷氢接管的锻件大大减小,同时不需增加设备高度,节约了成本。焊接位置从大凸缘与筒体的对接改为小接管与筒体外壁的对接,大大减少了焊缝长度,从而降低了焊接工作量并减少产生焊接缺陷的可能性。为满足接管与筒体先焊接,再进行接管和筒体开孔内壁堆焊的要求,焊接技术人员与焊机生产厂家联合研制开发了专用的接管内壁自动堆焊机。为满足检测要求,由射线检测技术人员研究出了一套可行的射线检测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既能避免与内部支撑凸台结构的相交、又能够保证设备制造及在役检测的质量、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又可减少反应器总高度、降低反应器重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三幅附图,其中:
图1是带凸缘的插入式旧结构;
图2是加大两支撑凸台间距的插入式旧结构纵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
图中:1、冷氢接管2、支撑凸台3、反应器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3所示,由冷氢接管1、支撑凸台2、反应器筒体3所组成。在反应器筒体3上加工一个与冷氢接管1的中心孔大小相同的孔,两孔相对,把冷氢接管1焊接在反应器筒体3上。反应器筒体3开孔内壁两侧堆焊出环形支撑凸台2。用自动焊机在反应器筒体3与冷氢接管1相通孔的内壁上进行耐蚀层堆焊。
附图1是带凸缘的插入式旧结构,需要在反应器筒体开较大的孔,锻制较大的接管锻件。而且接管的焊缝与附近支撑凸台堆焊焊道出现交叉重叠部位,发生高应力区重叠,常使局部应力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影响设备使用安全。
附图2的处理方法为加大两个支撑凸台的间距,以避开焊缝的重叠。按每台设备有三处冷氢接管结构计算,设备因此会增加1.2米高,增加直接制造成本400万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92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文件袋
- 下一篇:一种专用于图书馆自动号码机给书内卡打卡的垫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