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38993.6 | 申请日: | 2008-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琪;杨明;张顺平;于海军;吴继忠;张聚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润恒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3/00 | 分类号: | C10G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浩 |
| 地址: | 4511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生物柴油的设备,尤其是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物和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溶剂在酸或碱性催化剂和230℃~250℃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等工艺得到生物柴油。现有制造生物柴油的反应釜的原料进口和溶剂进口设置在反应釜釜体的中上部,出料口位于釜体的底部,将高温蒸汽通入釜体内对反应釜内的各物料进行加热实现酯化反应,但反应所用的低碳醇溶剂沸点较低,如甲醇的沸点是64.7℃,乙醇的沸点是78.3℃,而反应釜内的油脂在蒸汽的作用下,其反应温度为120℃~250℃,因此当从位于釜体上部的溶剂进口通入甲醇或乙醇后,甲醇或乙醇液体表面会立刻呈汽化状态,聚集在釜内的上部,难以与釜体内的油脂充分、紧密接触,不能使物料之间进行最有效的结合,导致酯化反应效率低。通常采用加入过量的甲醇或乙醇原料以延长反应时间的措施,但仍不能解决各种物料反应效率低的问题,而且还造成原料的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反应釜内物料进行高效率反应,并降低原料用量的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为具有盘管的内盘管式结构,釜体上分别设有原料进口、出料口和溶剂进口,原料进口设于釜体上部,其特征在于:出料口设于釜体侧壁,溶剂进口设于釜体的底部。
所述原料进口和溶剂进口设在釜体轴线的同一侧。
所述溶剂进口设于原料进口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将溶剂进口设于釜体的底部后,当从釜体底部的溶剂进口通入甲醇或乙醇后,甲醇或乙醇就能和整个釜体上、中、下部内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接触并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减少了溶剂用量,同时缩短了物料反应时间和溶剂回收时间;将出料口设于釜体侧壁,就减少了出料口输出的脂肪酸甲酯或脂肪酸乙酯携带的未反应物料的量,避免原料的浪费也减轻了洗涤工序的工作量。
将原料进口和溶剂进口设在釜体轴向界面的同一侧,并且溶剂进口设在原料进口的正下方,就使从原料进口和从溶剂进口通入的物料能够自然的更加充分接触并进行高效率的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反应釜是内盘管式结构,包括釜体7,釜体7内有内盘管4,釜体7上分别设有原料进口1、出料口3、甲醇进口2,蒸汽入口5和蒸汽出口6,原料进口1和蒸汽入口5分别设于釜体7上部的两端,出料口3设于于釜体7侧壁下部,甲醇进口2和蒸汽出口6位于釜体7的底部,原料进口1和甲醇进口2在釜体7轴线同一侧,并且甲醇进口2设在原料进口1的正下方。这种釜体结构设计使得当从釜体底部的甲醇进口2通入甲醇后,甲醇就能和整个釜体上、中、下部内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接触并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减少了甲醇用量,同时缩短了酯化反应时间和甲醇回收时间,避免了原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润恒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润恒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9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指纹图像方向增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