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8305.6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0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皓;朱韵;王幸;洪建凤;马云霞;钱骥鸣;朱红波;徐旭华;何敏;钱大慈;周丽;张春丽;徐丽萍;吴莹;闵洁;蒋晓农;徐国林;龚明霞;唐晓霞;张熙;施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08 | 分类号: | A61B5/04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棣 |
地址: | 213001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电图 胸导联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电图测试仪器上的吸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心电图胸导联电极由气囊、导电片和呈喇叭状的金属吸盘组成,按压气囊后就使得喇叭状的金属吸盘吸附在皮肤上,通过导电片导电将信号传输至测试仪器。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由于吸盘与皮肤接触的面积比较小,针对年纪大的患者皮肤比较松弛,不容易吸住,吸上了也很容易掉下,特别是在冬天比较干燥的情况下尤其明显,对测试的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而且由于接触面积小,在吸盘提起时,会产生明显的淤痕,使患者用过后会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效果好的心电图胸导联电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包括气囊、导电片和金属吸盘,导电片与金属吸盘电连接,金属吸盘为喇叭状且设有气嘴,金属吸盘上的气嘴插入气囊中且与气囊密封连接,喇叭状金属吸盘上设有翻边。
所述翻边为向吸盘内侧翻边。
所述气嘴上设有倒齿。
所述气嘴顶部有倒角。
所述导电片一端为开口状,插装在金属吸盘的气嘴上。
所述导电片的另一端设有电柱插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喇叭状金属吸盘上设有翻边,增大了吸盘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得在吸附的时候能很好的抓牢皮肤,在拔下的时候也不会在皮肤上产生明显的淤痕,对测试结果和患者使用后的感受都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掉气囊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包括气囊1、导电片2和金属吸盘3,导电片2与金属吸盘3电连接,金属吸盘3为喇叭状且设有气嘴3-2,金属吸盘3上的气嘴3-2插入气囊1中且与气囊1密封连接,喇叭状金属吸盘3上设有翻边3-1。
如图1、2所示,所述翻边3-1为向吸盘内侧翻边,能更好的起到吸附的作用,保证测试的准确。
如图1、2所示,为了保证气嘴3-2与气囊1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气嘴3-2上设有倒齿3-2-1。
如图1、2所示,所述气嘴3-2顶部有倒角,使得安装时候,气嘴3-2能很方便的插入气囊1中。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导电片2的装卸,所述导电片2一端为开口状,插装在金属吸盘3的气嘴3-2上。
如图1所示,所述导电片2的另一端设有电柱插口2-1;这样在使用时只需将仪器上的导线直接插入电柱插口2-1,方便使用。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仪器上的导线直接插入电柱插口2-1内,按住气囊1,将金属吸盘3按放在人的皮肤上,放开气囊1,这样金属吸盘3就吸附在皮肤上,打开测试仪器进行检测。由于金属吸盘3上设有翻边,增大了吸盘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得在吸附的时候能很好的抓牢皮肤,在拔下的时候也不会在皮肤上产生明显的淤痕,对测试结果和患者使用后的感受都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