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增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7903.1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6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英诗格林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6/12 | 分类号: | F24F6/12;F24F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04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净化 增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质量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兼具空气净化及增湿功能的调节装置,属于空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基本类型有过滤器、高效微粒空气(HEPA)、离子空气净化器、臭氧发生器及吸附剂五类。各类型空气净化装置均具有自身独特的空气净化能力、效率及缺点,其中尤以离子空气净化器衍生出来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为一种公认的高效、节能的空气净化装置代表。
而目前市售的增湿器通常包括超声波增湿器、电加热增湿器及纯净型增湿器三种。其中电加热增湿器由于能耗大、安全系数较低等缺点,正逐渐退出该领域;而超声波增湿器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将水雾化为1-5μm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其扩散到空气中;以及创新技术的纯净型增湿器,通过分子蒸发技术及水幕洗涤空气达到加湿效果。
然而,目前同类空气净化增湿装置多为组合式,拆卸后无单独功能,必须组合使用;或只能作为室内空气净化增湿器,又或只能作为车载空气净化器使用,而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及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背景技术中空气净化增湿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增湿器,以解决同类产品只能在家用或车载的单一环境下使用的问题,实现车载环境下空气净化器的独立使用,或结合底座实现空气增湿净化双重功能,并在家庭环境下亦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实现的技术方案是:
空气净化增湿器,包括底座及主机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空气增湿的底座及所述用于空气净化的主机各自具有独立的第一DC插口与第二DC插口,且所述底座在与主机对接的位置设有DC对接头;所述主机结合到底座上后,其第二DC插口与DC对接头连接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盛水槽、支架、陶瓷震荡片、底座盖、底座控制PCB、第一DC插口及DC对接头,其中底座盖设有供DC对接头穿出于其外的透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包括带出风罩及进风罩的外壳单元,及其内部所设的控制单元、放电单元、积尘单元和第二插口。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空气净化增湿器,其有益效果体现在:
一机两用,可以依据实际使用环境的要求,一方面净化室内或汽车内部的空气,降低其中有害细菌及尘埃的浓度;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性地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使之保持在对人体健康适度的水平。同时,通过对主机采用可选的底座供电或电源线供电两种不同的供电方式,实现了其灵活的可拆卸性和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卸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两用空气净化增湿器由两大独立部件构成,分别为可拆卸组合的主机2及底座1。其中,主机2采用的是负离子发生技术制成得空气净化装置,而底座1则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技术制成的增湿器。底座1为主机2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可随时随地固定主机2;主机2在底座1上可以通过0-90°的范围调节来稳定地固定于其上。该底座1与主机2分别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第一DC插口16及第二DC插口293,一方面主机2可以通过电源线插接其第二DC插口293独立供电,适用于各种需要空气净化的大小环境内,进一步藉由连接线上不同的插头形式可以与车载电源插座相连接,从而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独立使用于汽车内;另一方面,主机2可以搭载在底座1之上,在底座1的第一DC插口16连接外部电源后,通过底座1上所设的穿出于底座盖11的DC对接头19与第二DC插口293相连接,从而实现底座1为主机2提供直流电源。底座1统一控制主机2与底座1的工作状态,底座1通电后可以喷出水雾调节空间环境的湿度,配合主机2有效的净化空气,以达到高效、统一、和谐的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英诗格林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英诗格林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7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