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电源辅助输出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7861.1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6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数字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4 | 分类号: | H02M7/04;H02M3/04;G05F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 |
地址: | 21000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电源 辅助 输出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对开关电源多辅助输出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开关电源已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和产品之中。为便于使用,其大多具有待机(STBY)功能。一般而言,电源待机功能的方案有两种:其一是设置独立的待机工作电源,以用于当主开关电源停止工作时供控制电路使用,现多用一低功耗的小功率开关电源来实现(以往曾使用工频电源整流再加串联稳压来实现);其二是采用具有待机功能的主开关电源,此类电源在待机时多处于脉动群(burst)间歇工作状态。与前者相比,它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的优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待机功耗也降至接近前者的水平,因此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上述开关电源大多为多输出的开关电源,其主输出是直接取样闭环控制的,故性能较好,且完全可调。不过其它辅助输出仅为半调整,稳压性能差,须增加次级稳压调整电路,即需分别经过各自的串联稳压电路以获取若干不同电压的电源,然后再馈给相应的电路。当待机时,为了降低功耗,这些辅助电源应能关闭。
一般而言,控制辅助电源通断的方法有下述3种:
1、使用带控制功能的稳压IC。其主要缺点是价格高,尤其是额定输出电流较大者(>1A)。
2、使用一PNP中功率晶体管担任电子开关,其后接一三端稳压IC稳压。这类方案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其缺点是由于三端稳压IC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压差需≥2V(即VI-VO≥2V),再加上PNP开关管导通时C、E极间的饱和压降(0.2V~0.5V),因此它需要较高整流输入电压(≈VO+2.5V),故功耗较大。尤其是输出电流IO>700mA以上时,为可靠起见,需采用较大的散热器、大电流(IC>3A)PNP中功率管和三端稳压IC,性价比明显下降。
3、使用一NPN中功率晶体管构成射极跟随器稳压电路。即在其基极接一比额定输出电压值高0.7V的稳压二极管作为基准电压,稳定其基极电压,则在射极可获额定电压的输出。同时在其基极与地之间接一由NPN管构成的电子开关,电源正常工作时,该开关管截止,射极跟随器输出额定电压,电源待机时,控制该开关管导通,将射级跟随器的基极电压降为0.1V-0.2V,射极跟随器输出为0。由于NPN中功率管的BVCES较小,因此这种电路只需VI-VO≥1V即可正常工作。但它有不足之处,会在待机功耗与稳压性能之间产生矛盾,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
设输入和输出电压分别为VI和VO,输入和输出电流分别为II和IO。当稳压电路工作时,控制V2截止。由图1可见:
II=IC1+IR1
IO=IE1=IC1+IB1≈IC1
IR1=IB1+IZ
IR1=(VI-VZ)/R1
VO=VZ-VBE1≈VZ-0.65V
为获得足够的带载能力,IB1应足够大,即IB1≥IC1/hfe1,同时为减少稳压二极管VD1的动态阻抗和实际稳压值的误差,IZ应≥5mA。即在VI确定后,为了增加IB1和IZ,则需减小R1。
在待机状态下,因电源工作于“Burst”状态下,次级各绕组电压有所下降,设此时输入压降为VI’,VI’=(0.5~0.7)VI,而由于V2的导通,VZ≈0,IZ=0,IB1=0,IR1’=IC2=VI’/R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数字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数字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7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异步电动机节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