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量土壤中N2O气体排放总量的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7747.9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15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治;封克;尹微琴;盛海君;钱晓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00 | 分类号: | G01N31/00;G01N33/24;G01F2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 鸥;吴 澄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土壤 sub 气体 排放 总量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过程、土壤气体排放等研究领域,特别涉及测量土壤中N2O气体排放总量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研究土壤硝化过程中N2O的散发是当前的热点之一,实验室中研究土壤硝化过程N2O排放一般在培养瓶中进行,由于土壤硝化过程需消耗O2,因此在密闭培养的条件下会造成O2的不足,为防止出现O2的缺乏,现常采用通气培养,采样时短时间密闭取样的方法。该方法可准确研究土壤N2O的排放速率,但在研究土壤N2O排放总量时只能采用不同时间段的N2O的排放速率进行估算,难以获得准确的N2O排放总量,从而影响研究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测量土壤中N2O气体排放总量的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测量土壤中N2O气体排放总量的试验装置,玻璃管插入橡胶塞中,橡胶塞密闭培养瓶,软管套住玻璃管,在软管中塞入硅胶垫,硅胶垫与注射器连通,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在培养瓶内悬挂小瓶,小瓶中有双氧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保证密闭条件下O2的充足供应,能够通过在较长时间的密闭培养下测定N2O浓度的变化而准确定量地测定N2O排放总量,即由于在瓶中加入了双氧水,保证了密闭培养条件下O2的充足供应,同时将双氧水放在悬挂的小瓶中,使其不与瓶中土壤接触,从而不会对土壤相关过程造成影响,并可直接定量的测定在较长时间段内好气条件下土壤N2O排放总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在培养瓶内加入一种可释放O2的物质,已保证密闭培养过程中O2的充足供应,同时在密闭条件下满足气体采集的需求。
如图1所示:
以三角瓶为培养瓶1,橡胶塞5上钻孔插入玻璃管4,而橡胶塞5密闭培养瓶1以封口并保证密闭条件,用(厚壁)软管3套住玻璃管4,在软管3中塞入硅胶垫2,以满足注射器7多次采集三角瓶1内气体的要求;在培养瓶1内悬挂小瓶6,小瓶6内含有双氧水,以保证培养瓶1内O2的充足供应。
使用该装置的具体方法如下:
1.将设定含水量的一定土壤放入培养瓶1内,抽取瓶内气体测定N2O等气体浓度,作为培养初始浓度,用细线将装有双氧水的小瓶6悬挂于培养瓶1中,不与土壤接触,加盖已组装好的橡胶塞5(包括橡胶塞5、玻璃管4、软管3、硅胶垫2);
2.待达到预定培养时间时,用注射器7插入硅胶垫2中,抽取培养瓶1中气体,用以测定N2O等气体浓度,根据培养前后浓度的变化,并结合培养瓶1内体积即可获得准确的相应气体排放总量。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在10天培养期间,抽取、测定培养瓶1中O2含量的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完全可以保证培养瓶1在密闭培养条件下O2的充足供应,为准确定量研究好气条件下土壤气体排放总量提供了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7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