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内后视镜镜座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5736.7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2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坡;韩小鹏;李步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内后视镜镜座。
背景技术
车辆内后视镜是驾驶员获取车辆后面信息的主要部件,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辅助部件。对于采用玻璃棱镜内后视镜的车辆来说,当在夜间行驶时,来自后面车辆的前大灯射出的灯光照射到后视镜上产生很强的炫目光,使驾驶员产生目眩,从而对行车安全起到很大的威胁作用。现在为了避免炫目光对驾驶员眼睛的影响,很多车辆上采用电动防炫目内后视镜,它在白天可以像普通玻璃棱镜一样使用,当在夜间行驶遇到眩光时,能够自动变暗,避免了眩光对驾驶员眼睛的干扰,很好的保证了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这种内后视镜中含有电子控制元件,因此需要导线引出与外部电源连通。目前许多车辆上采用的电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导线束在引进到镜片型腔前有很长一段裸露在外,造成线束布置凌乱、占用空间大、影响美观而且线路通畅的稳定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一些汽车上采用伸缩软管来包覆裸露的导线束,这种布置并未考虑线束的空间位置和整体的美观效果,而且伸缩软管也不易将裸露的线束包裹严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电动防眩目内后视镜线束裸露在外影响美观和线束包裹不严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表美观并且将导线束包裹严密的车辆内后视镜镜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内后视镜镜座,包括主座体,主座体设有一小立柱,所述车辆内后视镜镜座还包括前护板和后护板,前护板连接于主座体上部;小立柱还包括一与内后视镜的镜片型腔连接的球头,主座体具有一空槽,所述小立柱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一贯通孔,该贯通孔与主座体的空槽连通,后护板连接于主座体的背面,形成对空槽的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主座体的空槽底部内壁上设有一螺纹座以及多个凸台,所述凸台分布在所述螺纹座的周边,所述螺纹座上安装有电路板,所述多个凸台支撑且定位所述电路板。
作为优选,所述主座体的上部还包括一支架,支架上具有一通过螺钉固定的卡块,所述主座体还包括有一粘贴块,所述粘贴块通过与卡块的卡合装配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车辆内后视镜镜座内够使导线束从其主座体的空槽内进入镜座内,然后从主座体上的小立柱的贯通孔内进入到镜片型腔与镜片上的电子元器件连接,从而很好的解决了传统镜座与镜片型腔之间的导线束布置分散、包裹不严密和影响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本实用新型车辆内后视镜镜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一种本实用新型车辆内后视镜镜座实施方式安装于车辆挡风玻璃上后的剖视图;
图3是一种本实用新型车辆内后视镜镜座实施方式前护板和粘贴板处的断面视图;
图4是一种本实用新型车辆内后视镜镜座实施方式的主座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种本实用新型车辆内后视镜镜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包括主座体1,主座体1设有一小立柱13,所述车辆内后视镜镜座还包括前护板2和后护板3,前护板2连接于主座体1的上部,其一端与主座体1之间相互卡紧连接,接头处外表面形成光滑的过渡,如图3所示,前护板2的断面示意图,其为一弧形,与车辆挡风玻璃相贴合时形成一开口;如图4所示,所述主座体1具有一空槽,空槽在主座体1的上端形成一开口;所述小立柱13位于主座体1外表面并设于靠近主座体1下端的部位,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一贯通孔16,该贯通孔16与主座体1的空槽连通;所述后护板3连接于主座体1的背面,形成对空槽的封闭,后护板3与主座体1在上端以一卡勾连接在一起,其下端以卡槽相互连接在一起,且在边沿结合处形成光滑的过渡;在所述主座体1上还设置有一支架14,支架14沿着主座体1的空槽开口端向外延伸,在支架上具有一通过螺钉6固定的卡块15,另有一粘贴块4通过与卡块15的卡合装配安装在所述支架14上,粘贴块4的上平面与前护板2的两边缘平面平齐,安装时将粘贴块粘贴于车内前挡风玻璃或者其他合适固定的地方,则使得整个后视镜镜座固定于该物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 下一篇:混合数字/模拟响度补偿音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