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加热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5557.3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33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8 | 分类号: | B29C33/08;B29C33/04;B29C45/7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LCD、CRT模具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蒸汽、热油、热水给注塑模具加热,以消除高光材料的产品表面缺陷,但这些加热方法有以下缺点:模具在注塑产品时,投资加热附属系统成本高,如采用蒸汽加热,需投资加热锅炉、运输蒸汽管道、控制蒸汽进入系统等,成本确实高(在100万左右);采用油加热系统成本也高(在16万左右);而热水加热只适用于小模具,不适用于大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的电加热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加热模具,包括包括一前模架、一前模芯以及一后模,所述前模架内还设有一电加热器。
所述电加热器包括一主加热板以及分别与所述主加热板四周活动连接的副加热板,所述主加热板与所述前模芯的主表面配合,所述副加热板与所述前模芯的外侧壁配合。
所述主加热板与副加热板之间通过铰链弹簧连接。
所述主加热板与副加热板连接于同一台电箱上。
所述前模架内设有至少2~4根限位柱。
所述主加热板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前模架的凹槽中固设有可使所述副加热板贴入所述前模芯外侧壁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副加热板滑动连接。
所述副加热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弹簧往返的滑槽。
所述前模芯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组进出冷却水的管头。
所述副加热板上对应开设有可避开所述管头的沟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加热模具采用主、副加热板组合加热的方法,主、副加热板连接于同一台电箱上,给模具加热时,其开始、停止时间受电箱的同一信号控制。与目前蒸汽加热相比,不仅比蒸汽给模具型腔加热时温度上升快,而且,电箱控制系统也比蒸汽控制系统简单,并能够达到异曲同弓效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注塑模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加热板安装于前模上的电加热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加热模具,包括包括一前模架1、一前模芯2以及一后模4,所述前模架1内还设有一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包括一主加热板3以及分别与所述主加热板3四周活动连接的四个副加热板31,所述主加热板3与所述前模芯2的主表面配合,所述副加热板31与所述前模芯2的外侧壁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热板3与副加热板31之间具体采用铰链弹簧32来连接,该铰链弹簧32具有抗压、耐高温、反弹性(即压时弯曲,松开时恢复到自然状态)的优点;所述主加热板3与副加热板31连接于同一台电箱(图中未示出)上,给模具加热的开始、停止时间受该电箱的同一电子信号控制。
另外,所述前模架1的凹槽11内固设至少有2~4根限位柱13,本实施例中凹槽11内具体固设四根限位柱13,而所述主加热板3上对应开设有四个与所述限位柱13配合的定位孔33,所述限位柱13可以防止前模架1与前模芯2在配合时由于锁模力过大而挤坏主加热板3,所述限位柱13与定位孔33配合不仅可以对主加热板3进行安装方向定位,还起固定主加热器的作用;当前模芯2进入主加热板3中,前模芯2进入的越深,副加热板31与前模芯2的侧壁结合的就越紧,由于限位柱13是专门设计的限位件,即使这样既不会因为副加热板31与前模芯2配合过松而影响加热,也不会因为副加热板31与前模芯2配合过紧而将前模芯2挤坏;这种主加热板3与副加热板31组合加热的方式可以对整个前模芯2同时进行加热,使前模芯2受热均匀,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塑产品表面产生夹线的现象;当前模芯2脱离前模架1时,铰链弹簧32可以将副加热板31弹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版冲头自动加油系统
- 下一篇:农用砼搅拌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