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及其按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4974.6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5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林麒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3 | 分类号: | H04M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健;黄韧敏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及其 按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及其P+R按键。
背景技术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众多时尚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而客户更是希望这些电子产品小巧便携。因此,现在电子产品的设计是越来越小巧了。目前在手机演变的过程中,手机都在往功能多、机身小的特点发展。具有大容量电池、超薄机身等特点的手机不断涌现。P+R按键一般多采用附件图1所示的结构,按键1包括了键帽11、硅胶12以及Dom片13,Dom片13即为金属薄膜按键。键帽11通过硅胶12的凸台121粘接硅胶12上,并且硅胶12带有支撑边122,而硅胶12与Dom片13间预留有间隙14。此类结构是作为手机按键中的常规设计方法,其局限性是造成按键的总体厚度要求较厚,同时也就造成手机的整机厚度较厚。
综上可知,所述现有P+R按键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及其按键,以使按键的厚度减小,以及手机的整机厚度减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包括按键,所述按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键帽、硅胶和金属薄膜按键,所述键帽粘接于所述硅胶大平面上。
根据上述的手机,所述硅胶不包含或者部分包含支撑边。
根据上述的手机,所述硅胶的触点部分直接与金属薄膜按键连接。
根据上述的手机,所述按键包括遮光片。
根据上述的手机,所述键帽厚度为0.6mm。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所述手机的按键,所述按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键帽、硅胶和金属薄膜按键,所述键帽粘接于所述硅胶大平面上。
根据上述的按键,所述硅胶不包含或者部分包含支撑边。
根据上述的按键,所述硅胶的触点部分直接与金属薄膜按键连接。
根据上述的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遮光片。
根据上述的按键,所述键帽厚度为0.6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P+R按键中支撑键帽的硅胶凸台去掉,直接依靠硅胶大面支撑键帽,减小了按键的厚度;同时为保证按键手感,将原始存在的支撑边取消或者少部保留,达到超薄设计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实现了P+R按键的超薄化设计,以及达到了手机整机的超薄化设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P+R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R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10,包括按键2,按键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键帽21、硅胶22和金属薄膜按键23,键帽21粘接于硅胶22大平面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取消了图1所示的硅胶12的凸台部分,将键帽21直接粘接于硅胶22的大平面上,直接靠硅胶22大面来支撑键帽21,如见图3中的24处所示。这样减小了硅胶22的厚度。另外,硅胶22的触点部分221直接与金属薄膜按键23连接,起支撑作用,如见图3中的26处所示。按键2触点直接与金属薄膜按键23接触,依靠金属薄膜按键23的直接支撑按键2,以防止按键2下陷,实现按键23的超薄化设计,同时也消除了原来两者间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硅胶22不包含支撑边,如见图3中的25处所示。为保证按键2具有较好的手感,将原来存在的群边,也就是图1所示的支撑边122取消。而根据设计的需要,也可以小部分的保留群边,从而达到按键2超薄化设计的目的。为防止按键2的漏光等问题的出现,按键2中还采用0.1mm左右的遮光片遮光。此外,键帽21的厚度参考最小化设计,从原来的设计厚度的1mm减小到0.6mm。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图2所示以及上述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手机10的按键2,按键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键帽21、硅胶22和金属薄膜按键23,键帽21粘接于硅胶22大平面上。该按键2的结构在上述多个实施例及附图中均有描述,在此不再复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4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热自动保护的电视机
- 下一篇:用于汽车的直流风扇电机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