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解锁套分离机构的插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3844.0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00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彬;朱海荣;章凯;冯国华;周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5 | 分类号: | H01R13/635;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安 丽 |
地址: | 3100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解锁 分离 机构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脱落电连接器领域,涉及一种带有解锁套分离机构的插头。
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分离脱落电连接器大多采用拉线分离机构,如MIL-DTL-38999系列的J599/29、J599/30拉线分离电连接器,分离机构一般安装在自由端连接器(插头)上,也就是说只能通过拉动自由端连接器上的分离拉索才能实现头座分离,固定端连接器(插座)上不设分离机构,不能通过固定端连接器直接实现头座分离。
国内分离脱落电连接器常用的中心拉杆机构也大多安装在自由端连接器(插头)上,可以通过拉动拉杆来实现分离,固定端连接器(插座)上不设分离机构,不能通过固定端连接器直接实现头座分离。而当用户需要将分离机构安装在固定端连接器上时,通过中心拉杆机构也能实现与插头与插座的拉杆分离或电磁分离,但是当固定端连接器安装在导弹上后,连接机构必然在导弹内部,导弹发射时可以通过内部的机构来实现头座解锁,但是平时测试时由于没有手动操作空间,无法直接通过拉杆实现头座解锁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为连接机构安装在插座上的分离脱落产品提供带有解锁套分离机构的插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自由端连接器插头内部设置顶杆,通过顶杆的运动来实现头座解锁,而顶杆通过活动绝缘板和螺钉最终与解锁套连接在一起,安装在壳体上,解锁套的运动能带动顶杆运动,实现了解锁套分离功能。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解锁套分离机构的插头,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解锁套、壳体、活动绝缘板、顶杆、绝缘板、面板、锁套、弹簧,解锁套和活动绝缘板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外部和内部,解锁套通过安装在其上面的螺钉穿过壳体上的槽进入活动绝缘板上的沉孔,螺钉能够随着解锁套在壳体上的槽内运动;顶杆穿过活动绝缘板的中心通孔,并固定在活动绝缘板上,顶杆前端卡在锁套内;锁套固定在绝缘板和面板的中心通孔处;绝缘板和面板固定在壳体上;插孔安装在绝缘板和面板之间;弹簧安装在活动绝缘板和绝缘板之间,防止解锁套意外运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一般连接机构安装在固定端连接器(插座)上的产品,自由端连接器(插头)上都不设解脱机构,连接器安装到位后,要实现分离只能通过整机控制来实现产品分离,使用维护非常不便。如果在固定端连接器(插座)安装部位边缘开操作孔,虽然也可以实现头座分离,但是操作空间狭小,拉脱困难,同时开口后整弹的密封、防雨需要重新设置机构实现,使弹体结构复杂。而使用带有解锁套分离机构的插头后,直接用手推解锁套就可以实现头座分离,使用、维护方便,整弹也可以直接通过固定端连接器实现密封、防雨,简化了弹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解锁套分离机构的插头示意图;
图2为头座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3为头座分离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解锁套分离机构上设有解锁套1,解锁套上设有4个螺纹孔2,螺纹孔2与4颗螺钉3配合。壳体5上开有腰形槽4,螺钉可以在腰形槽4内移动。螺钉安装到位后,可以将解锁套限制在壳体上,不会从连接器上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