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炉湿式出灰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33245.9 | 申请日: | 200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9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荣峰;闫桂焕;关海滨;许敏;张卫杰;姜建国;李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 峻 |
| 地址: | 250014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气化 炉湿式出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化炉的排灰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以秸秆、稻草、稻壳、木屑、树皮等生物质为原料的气化炉的排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以秸秆、稻草、稻壳、木屑、树皮等生物质为原料的气化炉,有一些采用一次供料燃烧,生产煤气,然后清除炉灰,此种方式造成气化炉不能连续生产;也有一些是一边供料生产煤气一边清除炉灰,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但是,目前的出灰方式几乎都是以干式出灰为主,由于这些炉灰重量轻,体积大,清理时纷纷扬扬,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即便有使用湿式出灰的,也往往因为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而得不到推广。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一种既环保自动化程度又高的气化炉出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湿式出灰装置。该出灰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且又环保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湿式出灰装置,包括有灰道,灰道的上端与气化炉的出灰口相连通,灰道的下端设置在可转动的灰盆内,灰道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螺旋叶片,灰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出灰刮板。
上述出灰刮板的顶端高于灰盆盆沿,并且出灰刮板上端的水平长度超出灰盆盆沿,出灰刮板的下端低于灰道的下端,出灰刮板的外沿紧贴灰盆内壁。
上述出灰刮板上方的灰道上设置有出灰挡板。
上述螺旋叶片与灰盆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推力球轴承安装在支架上。
上述灰盆内壁上设置有辐条。
上述灰盆的下方的支架上设置有为灰盆及螺旋叶片提供转动力的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向灰盆内注水,水的高度最低也要淹没灰道的下端口,使煤气不会泄漏,螺旋叶片及灰盆转动,将气化炉产生的炉灰落入灰盆内的水中,随着盆内灰量的增加,灰盆的转动带动炉灰沿着出灰刮板向上移动,直至移出灰盆,实现出灰过程自动运行,同时也比较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灰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1、2所示,生物质气化炉湿式出灰装置,包括灰道1,灰道1的上端与气化炉的出灰口(图中未示出)相连接,灰道1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螺旋叶片2,灰道1的下方设置有灰盆3,灰盆3与螺旋叶片2固定在一起,灰道1的外表面上固定有出灰刮板4,出灰刮板4与灰道1的半个圆周相连接,出灰刮板4的顶端稍高于灰盆3的上沿,且顶端的水平长度稍长过灰盆3盆沿,出灰刮板4的底端稍低于灰道1下端的出灰口,接近灰盆3的盆底,出灰刮板4的外沿紧贴灰盆3的内壁,但不影响灰盆3转动。灰盆3和螺旋叶片2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推力球轴承5安装在支架6上,支架6上安装有为灰盆3和螺旋叶片2提供转动力的动力系统7,动力系统7包括电动机和减速机等。为了破除较大的灰块,使炉灰沿出灰刮板4向上移动,在灰盆3的内壁上设置有辐条8。为了防止移动到出灰刮板4上部的炉灰再次落入到灰盆3内,在出灰刮板4的上方设置有出灰挡板9。
在使用时,向灰盆内注水,水的高度最低也要淹没灰道的下端口,使煤气不会泄漏,螺旋叶片及灰盆转动,将气化炉产生的炉灰落入灰盆内的水中,随着盆内灰量的增加,灰盆的转动带动炉灰沿着出灰刮板向上移动,直至移出灰盆,实现出灰过程自动运行,同时也比较环保。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未经过创造性地改进,就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2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钨酸锆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瓷砖堆摞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