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电图胸导联电极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32661.7 | 申请日: | 2008-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62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真;孙世军;崔世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真 |
| 主分类号: | A61B5/0408 | 分类号: | A61B5/0408 |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庆德 |
| 地址: |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青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心电图 胸导联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检测辅助器械,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心电图机、电生理检查仪器检测的心电图胸导联电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心电图胸导联电极是由气囊、电极和心电导联线组成,其电极是金属制品,外形呈喇叭状(上部为连接口,下部为吸口),电极的连接口上装有气囊,按下气囊后电极的吸口可吸附在皮肤表面,与电极连接的心电导联线将信号传至检测仪器。这种胸导联电极的缺点在于:1、喇叭状电极内空间大,在气囊负压作用下皮肤被吸附的体积大,所以会在被检查者身上留下明显的淤痕,2、喇叭状的金属电极不易与皮肤很好的贴合,以至于需要气囊产生很大的负压,使电极完全贴合在皮肤上才能减少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紧密贴合在皮肤上并能减少测量误差的心电图胸导联电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包括通过导线与导联线接口相连的电极,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电极的上方固装有绝缘块,所述导线从绝缘块中穿过,绝缘块上安装有上部与绝缘块密闭的喇叭状吸盘,吸盘吸口朝向电极的方向,绝缘块的顶部固装有气囊,气囊的开口与绝缘块的顶部密封连接,绝缘块中设有通孔,通孔一端与气囊相通,通孔的另一端与绝缘块和吸盘之间的缝隙相通。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气囊和平面电极的之间增加了绝缘块,并用喇叭状的吸盘包裹在绝缘块周围,这样,平面电极和吸盘之间的缝隙与皮肤的吸附面远小于现有的喇叭状电极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吸附面,检查后,皮肤表面所留下的淤痕轻微。当轻按气囊,气囊中的气体会通过通孔排到大气中,吸盘就很容易地与皮肤贴合并使平面电极贴合在皮肤表面上,减小了因电极与皮肤贴合不严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盘吸口的圆周上设有一处进气口,吸盘的上方还固装有提拉柱,提拉柱的位置设置在进气口的旁边;当检查完毕后,轻拉提拉柱,很容易让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至绝缘块和吸盘之间的缝隙,并通过通孔进入至气囊中,气囊的负压随即消失,吸盘会很容易地与皮肤面脱离,避免了因提拉吸盘造成被检查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包括通过导线8与导联线接口2相连的平面电极1,电极1的上方固装有绝缘块3,电极1的平面大小与绝缘块3的横截面大小相同,绝缘块3由橡胶材料制成,导线8从绝缘块3中穿过,绝缘块3上安装有喇叭状吸盘4,吸盘4也由橡胶材料制成,吸盘4上部的连接口与绝缘块3上部圆周密闭连接,吸盘4吸口朝向电极1的方向,吸盘4吸口与绝缘块3之间有缝隙9,绝缘块3的顶部固装有气囊5,气囊5的开口与绝缘块3的顶部密封连接,绝缘块3中设有通孔6,通孔6一端与气囊5相通,通孔6的另一端与缝隙9相通。吸盘4吸口的圆周上设有一处进气口7,吸盘4上还固装有提拉柱10,提拉柱10的位置设置在进气口7的旁边。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导联线接口2与心电图检测一起连接,按下气囊5,气囊5内的气体经通孔6从缝隙9中排出,把吸盘4放在被检查者胸部的适当位置上,松开按压气囊5的手指,气囊5产生的负压会使吸盘4牢固地吸附在皮肤上,平面电极1会与皮肤紧紧贴合并将信号通过导线8传递到心电图检测仪器上,从而测得相应的心电图。检测结束后,操作者轻拉提拉柱10,空气会通过进气口7进入至气囊5中,气囊5的负压随即消失,吸盘4自然地与皮肤面脱离,操作十分方便,也不会给被检查者留下太深的淤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真,未经李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26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管件的定位治具
- 下一篇:一种圆柱状产品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