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自承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2304.0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7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巧南;周可璋;周德;夏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4B1/16;E04B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混凝土 组合 结构 承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支撑梁模板体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模板体系的支撑装置主要由落地式满堂脚手架、U形可调顶撑、模板面板、龙骨及对拉螺栓等组成,由落地式满堂脚手架对其梁底模板进行顶撑并承受上部施工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下层梁板。钢管一般采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直流电焊普通钢管或碗扣式钢管,钢管之间采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由可锻铸铁制成的扣件进行连接;钢管顶部采用U形可调顶撑与梁底模板顶紧;梁侧模板亦须进行加固,并单独设置专用的附带PVC套管的对拉螺栓对梁两侧的模板进行拉接且须在型钢梁腹板上开孔以便对拉螺栓通过。这种支撑装置须投入大量的钢管、扣件、U形可调顶撑及专用对拉螺栓等材料,支设及拆除模板体系时施工繁琐、支撑装置复杂、安全隐患大、消耗大量的人工且施工效率较低、费时费工,且上述不同材料的重复利用率低,工料耗费严重;若梁的截面尺寸较大、下层梁板无法承受上层梁施工荷载时,须支设两层甚至多层模板体系,则费用更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自承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有型钢梁、(梁底及梁侧)模板、拉结筋、横向和纵向龙骨,其特征是:在型钢梁下翼缘板上焊接定螺母,承重螺杆的里端拧入定螺母,动螺母与承重螺杆的外端配合,动螺母之上依次是垫片、横向、纵向龙骨和梁底模板;一对对拉螺栓分别从梁侧模板及龙骨穿过,焊接在拉结筋上。当在模板和型钢梁浇注混凝土时,其施工荷载通过梁底横向龙骨及承重螺杆传递给型钢梁,型钢梁再将所承受到的上述荷载传递给型钢柱及已施工完毕的下层柱墙,此时下层梁板无须承受上述施工荷载,因而无需传统落地式满堂脚手架及U形可调顶撑。在梁侧的混凝土的侧载荷由对拉螺栓和拉结筋承担,防止梁侧模板及龙骨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安装落地式满堂脚手架及其附件,不但节省了该装备的费用,还节省了安装、拆除费用,还提高了施工效率,因此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还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它有型钢梁1、(梁底及梁侧)模板2、拉结筋5、横向龙骨7和纵向龙骨6,参见图4和5,在型钢梁下翼缘板3上焊接定螺母10,承重螺杆4的里端拧入定螺母,动螺母11与承重螺杆的外端配合,动螺母之上依次是小垫片12、大垫片13、横向、纵向龙骨和梁底模板2;参见图1、3,一对对拉螺栓9分别从梁侧模板及龙骨穿过,焊接在拉结筋5上。当在模板和型钢梁浇注混凝土时,其施工荷载通过梁底横向龙骨及承重螺杆传递给型钢梁,型钢梁再将所承受到的上述荷载传递给型钢柱8(参见图2)及已施工完毕的下层柱墙,此时下层梁板无须承受上述施工荷载,因而无需传统落地式满堂脚手架及U形可调顶撑。在梁侧的混凝土的侧载荷由对拉螺栓和拉结筋承担,防止梁侧模板及龙骨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2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墙螺杆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开裂的多层住宅结构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