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中隔圈的轧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2151.X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9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陶永强;何华;孙德忠;林永浩;孙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全鑫轧机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38 | 分类号: | F16C19/38;F16C33/58;F16C3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中隔圈 轧机 圆锥 滚子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圆锥滚子轴承,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轧机上使用的圆锥滚子轴承,属于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结构由内圈、外圈、中隔圈、圆锥滚子和保持架组成,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使用在各轧钢厂的轧机上,轴承工作在冲击、高温、高速、重载、润滑不良、高压水冲刷等恶劣工况条件下。轴承箱端部设计有密封件,主要是防止外界异物进入轴承中,如杂质、冷却水、氧化铁皮等。当刚使用新密封件时,密封效果良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密封效果变差,此时如不及时更换密封件,则密封效果很差,再加上轴承装拆频繁影响密封等原因,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冷却水等异物就会进入轴承中,而润滑油脂也会外泄,这样将会引起轴承的非疲劳破坏,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也会增加工人经常加油脂的工作量,及油脂的使用量和排放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上,提供了一种轧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解决了外界异物进入轴承以及润滑油脂外泄等问题。
本发明的带中隔圈的轧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中隔圈、圆锥滚子和保持架;外圈由两个对称的外圈分环和中隔圈组成;外圈的外圈分环呈圆锥环形,外圈分环的外径两边均倒圆角、内孔两边均倒圆角;中隔圈外侧有一矩形凹槽,凹槽中均匀分布有指向中隔圈圆心的注油孔;内圈外径中有一对对称的滚子滚道,每个滚子滚道中有两个圆弧凹槽;内圈内孔的两边倒圆角。中隔圈上的注油孔数量为4个。轴承的外圈与轧机基体上的装配孔过盈配合,轧机基体上的装配孔上有一条注油通路,该注油通路向轴承外圈外壁中部的圆弧槽注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圆弧槽中的注油孔向轴承内注入润滑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大大减少了摩擦、改善了润滑条件、提高了润滑的质量、降低摩擦发热和能耗损失,从而大大提高了轴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轴承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隔圈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由图1、图2可知:带中隔圈的轧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内圈1、外圈5、中隔圈2、圆锥滚子3和保持架4;外圈5由两个对称的外圈分环和中隔圈2组成;外圈5的外圈分环呈圆锥环形,外圈分环的外径两边均倒圆角、内孔两边均倒圆角;中隔圈2外侧有一矩形凹槽,凹槽中均匀分布有指向中隔圈圆心的注油孔;内圈1外径中有一对对称的滚子滚道,每个滚子滚道中有两个圆弧凹槽;内圈1内孔的两边倒圆角。中隔圈上的注油孔数量为4个。
一种优选实施例:以直径为1260mm的轧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例:外圈的宽度为108mm;梯形槽两个斜边的夹角为60度,梯形槽的上底宽度为24mm,梯形槽的深度为5mm;注油孔的个数为4个,注油孔直径是16mm。有了这些注油孔有利于润滑剂的及时输入和交换,这样不仅减少了摩擦同时也改善了润滑,有利于降低摩擦发热和能耗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全鑫轧机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全鑫轧机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21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