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1947.3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0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雄;张硕极;曹凤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1/10 | 分类号: | B25H1/10;E21D9/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025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整 盾构 装配 承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机械行业中应用于盾构机装配的一种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隧道工程施工机械行业应用盾构机装配过程中的盾构机承载体支座不能滑动,一个承载体只能用于一种规格的盾构机,使用不上时占地、空间,当生产其它型号盾构机时则要再做一个成载体,对空间、人力、物力、能源造成大量损耗。此外,调整水平、高度差、直线度都存在困难,而且不能适用不同直径、型号的盾构机使用。因此,研制一种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一直是急待解决的新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构思科学新颖,对盾构机有承载、定位、固定以及为所有装配工步提供基准等作用,是装配的必须品、质量的保证品、装配人员的安全保险品、装配进度的有效提高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整个装置由支撑座、压板、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螺栓、第一调整垫片组、第二调整垫片组、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组成,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与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用螺栓将其连接,用压板将支撑座固定在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与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上,在压板与支撑座间放置第一调整垫片组,在支撑座与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和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间放置第二调整垫片组。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支撑座对盾构机进行支撑,这两个支撑座对称并且成一定的角度,再加上盾构机自重实现对其定位,当遇到不同直径的盾构机时可通过移动支撑座(移至支撑表面与支点盾体半径成30度为止)、增加或减少底座的数量来实现;使用方法和装配关系是装卡一台盾构机需要5台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有支撑座和底座两部分,用压板将支撑座压在底座上,压板松开后支撑座可在底座上滑移,根据装卡盾构机直径的大小来确定支撑座在底座上的位置以及底座的个数,如果装卡小直径盾构就用一个底座就可以,装卡大直径的盾构就需要2-3个底座,底座长度是标准的、统一为5米,两个底座之间是用螺栓连接的,相临的两节,其一连接面的把合孔为光孔,另一节把合为螺孔。前盾直径比中盾大8mm,中盾直径比尾盾大8mm,故A、B号支撑座要比C号高出2.8mm,C号比D、E号高2.8mm,可通过支撑座零件图上的水平“12.5”加工面实现,在两个工装上放上平尺,在平尺上用水平仪找水平,结合两工装的间距可调整出2.8mm高度差;如果水平仪测的水平度差0.1mm、仪器长度0.2m,工装间距1米,那么0.2/1=0.1/X,所以工装高度差X为0.5MM;通过支撑座零件图上的竖直的“12.5”加工面用来调整5件工装的直线度,用线拉5件工装上的“12.5”面,检测并调整其位置。
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构思科学新颖,对盾构机有承载、定位、固定以及为所有装配工步提供基准等作用,是装配的必须品、质量的保证品、装配人员的安全保险品、装配进度的有效提高品等优点,将广泛地应用于隧道工程施工机械行业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5台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使用位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可调整的盾构机装配承载体,整个装置由支撑座1、压板2、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3、螺栓4、第一调整垫片组5、第二调整垫片组6、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7组成,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7与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3用螺栓4将其连接,用压板2将支撑座1固定在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7与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3上,在压板2与支撑座1间放置第一调整垫片组5,在支撑座1与带螺孔标准长度底座7和带光孔标准长度底座3间放置第二调整垫片组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1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