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锌液专用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1667.2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8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彬;王衍平;蔡恒君;周敬忠;高毅;柳庆波;魏宝新;高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化验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取连续镀锌线锌锅中锌液样品的取样器。
背景技术
现代连续带钢热镀锌生产线是冷轧厂生产高质量建筑、家电、汽车用镀锌板的基础设施,随着涂镀技术的发展,对建筑、家电和汽车用镀锌板的表面质量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要想获得高质量的镀锌板表面,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合理地配制出熔融的锌液成分,而合理配制锌液成分的基础是对锌液现状的精确分析,即必须建立在对熔融的锌液成分的精确化验检测的基础之上,然后根据化验结果,通过合理调整锌锭配比,才能获得理想的锌液成分。
但在460℃的锌锅温度下,熔融锌液中的Fe与Al反应形成化合物,并向锌液面运动,而暴露在空气中的锌液面将氧化形成锌渣,造成锌液表层的成分比较复杂,不能准确地代表与带钢反应区锌液的真实成分。而目前普遍采用的普通锌液取样器,在提取锌锅锌液过程中,由于取样器无上盖,因此经常使锌液样品中混入表层锌渣,直接影响了化验的精确度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能完全代表锌液的真实成分,容易造成分析结果偏差,从而影响到锌液的配制的合理性以及镀锌板的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旨在提供一种能提取深层锌液,而又可防止表层锌渣混入,从而获得具有代表性锌液的取样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锌液专用取样器,是由腔体、上盖、拉杆及提杆组成,在带有上盖的圆筒形腔体的侧面焊有一上端设有提手的提杆,腔体的底部开有底孔;上盖一侧亦焊有一上端带把手的拉杆,拉杆通过设置在中部的套环活动套装在提杆上。
所述的腔体直径与高度均为45~55mm,底孔孔径为7~9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锌液具有高表面张力的特点,并借助大气压力,使上盖封闭的腔体在伸入靠近带钢的锌液面下需要深度的过程中,在封闭气压作用下,锌液不会从腔体的底孔进入取样器;而当装入锌液并盖上上盖后,在将腔体提出的过程中,腔体内的熔融锌液在高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力联合作用下,又不会从底孔流出。因此使采取的锌液样品内无锌渣混入,保证了锌液的成分真实,分析结果准确无误,为锌液的合理配制和锌锭配比提供了真实的成分依据,使锌液成分控制在理想的波动范围内,锌液成分均匀,使有锌花镀锌板表面锌花美观;无锌花镀锌板表面锌流纹减轻。尤其是铝含量的波动范围由原来的0.16%~0.26%受控到0.18%~0.22%之间,提高了锌层的附着力,减少了锌渣的产生,为确保镀锌板的表面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附图说明
附图为锌液专用取样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腔体1、上盖2、拉杆3、把手4、提手5、套环6、提杆7、底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使用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附图可见,本锌液专用取样器主要是由腔体1、上盖2、拉杆3及提杆7组成。腔体1为一直径和高度均为50mm的钢制圆筒,底部设有筒底,上部设有上盖2,底部筒底上还开有一孔径为8mm的底孔8。在腔体1的侧面焊有一上端设有提手的提杆7,提杆7上端设有提手5,以便于取样器的提取。上盖2的一侧亦焊有一根上端带把手的拉杆3,拉杆3的上端也带有一个把手4,用于上盖2的开合;同时,拉杆3还通过设置在其中部的套环6活动套装在提杆7上,并可沿提杆7上下作调整移动。
取样时,先将上盖2盖住腔体1后,即可将腔体1伸入靠近带钢锌液面以下需要的深度。此过程中腔体1内在封闭气体作用下,锌液不会从底孔8进入腔体1内。
然后,提拉拉杆3移开上盖2,锌液进入腔体1内,盖上上盖2封闭腔体1后,再将取样器提出锌液面。此过程中,腔体1内熔融锌液在高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力联合作用下,不会从底孔8流出。
最后,将取样器提至设定的盛满清水的容器上方,提拉开上盖2,此时熔融锌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底孔8流出,滴入清水中,冷却后即制成锌液成分分析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1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接线端子干式套管
- 下一篇:自密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