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盾构机的气压过渡舱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0958.X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柏松;李楠;肖俊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绍琳 |
地址: | 453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气压 过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挖掘设备,尤其涉及盾构机,特别是盾构机中的载人压力容器,具体的是盾构机的气压过渡舱。
背景技术:
在盾构法隧道工程的开挖掘进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情况不同,在某些施工区间,盾构机开挖舱内具有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为了进行维修和地质调查,人员需要进入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开挖舱。在进出开挖舱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应保持开挖舱的压力不发生变化,否则可能造成涌水或其它施工事故;另一方面,由常压区进入高压区或由高压区进入常压区,进舱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加压或减压的过程,否则会对人体造成气压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机的气压过渡舱,所述的这种盾构机的气压过渡舱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出开挖舱时压力会发生变化导致施工事故或人员伤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盾构机的气压过渡舱,由位于盾构机壳体空间内、与盾构机的开挖舱相连,其中,该气压过渡舱由直接相连的主舱室和进口舱室构成,该主舱室由所述盾构机的一部分结构空间和分离式舱室构成,该结构空间和所述开挖舱相连,所述分离式舱室和结构空间以可拆卸方式相连,该分离式舱室和结构空间之间设有气密封件,所述分离式舱室与进口舱室之间有一共用的中间隔离墙,在所述开挖舱和结构空间之间的隔离墙上设有第一人孔,该隔离墙上通过连杆机构设有第一人孔门与该第一人孔配合,该第一人孔门与隔离墙之间装有密封件,所述结构空间一侧的隔离墙上设有第一人孔门开关,在主舱室与第一人孔门相对的墙上设有第二人孔和第二人孔门,所述第二人孔门通过连杆机构设置该侧墙上,所述第二人孔门与所述侧墙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主舱室一侧的所述第二人孔门上设有第二人孔门开关与所述侧墙上的卡紧装置相配合,所述第二人孔门上装有观测窗,在所述中间隔离墙上设有第三人孔和第三人孔门,该第三人孔门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中间隔离墙相连,所述第三人孔门与所述中间隔离墙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三人孔门上设有锁紧机构与所述第三人孔相配合,所述第三人孔门两侧设有开关与该锁紧机构相连,该第三人孔门上装有观测窗,在进口舱的另一个侧墙上设有第四人孔和第四人孔门,该第四人孔门通过连杆机构与该侧墙相连,所述第四人孔门与所述侧墙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第四人孔门上设有锁紧机构与所述第四人孔相配合,所述第四人孔门两侧设有开关与该锁紧机构相连,该第四人孔门上装有观测窗。各个人孔门可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第四、第三人孔门进入主舱室,在主舱室内密封好第三和第二人孔门,然后加压,当主舱室内的空气压力与开挖舱内的空气压力平衡后,主舱室内的工作人员打开开挖舱隔墙上的第一人孔门,进入开挖舱,进行作业。在工作人员从常压区进入开挖舱的高压区过程中,避免了压力差的影响,从而避免施工事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主舱室和进口舱室中安装有折叠式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盾构机的气压过渡舱通过设置两个相互连通舱室,该两个舱室之间设置有气密封的人孔门,由人孔门进行密封,可以对舱室进行加压,将外部常压区与开挖舱的高压区隔离开来,通过在舱室中充气加压,消除开挖舱与外部的气压差。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盾构机的气压过渡舱通过设置两个相互连通并可以气密封地隔开的舱室,将外部常压区与开挖舱的高压区隔离开来,并通过在舱室中充气加压,消除开挖舱与外部的气压差,避免压差带来的施工事故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盾构机中的布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挖舱与盾构机一部分结构空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舱和进口舱室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0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预应力可回收锚杆
- 下一篇:一种油气井井下作业防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