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六流方坯中间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0851.5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4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林;包燕平;郭世宝;齐新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厚山 |
地址: | 455004河南省安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流方坯 中间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炉外精炼装置,具体为连铸浇注钢水的中间包。
(二)背景技术
中间包是冶金炉外精炼的一种装置,它是保证获得优良钢质的关键,其作用是冶金过程钢液中夹杂物的去除、卷渣、湿度的均匀化等。目前常见的六流方坯中间包存在着各流钢水温度差别大,包内钢水温差大,钢水过热度高,夹杂物上浮等问题,因而困绕着生产。
(三)实用新型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六流方坯中间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依据了下述的技术方案。六流方坯中间包结构,具有浇注区和冲击区,在所述的浇注区出口处设置一堵带有导流孔的坝墙,将浇注区与冲击区分隔。
在所述的冲击区内设置挡坝。
所述的导流孔在所述的坝墙上对称设置。
所述的导流孔的倾角为15~40度。
所述的坝墙为梯形,导流孔设置在梯形的斜边上。
坝墙与中间包的侧壁之间有固定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可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流动达到最优化。中间包死区体积减少2/3;夹杂物上浮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左右;钢液到达各流的最大时间差减少百分之六十左右;中间包钢水温度差最少可降低10度。
消除钢包注流对中包工作层的直接冲击及冲击区结冷钢的现象,提高中包使用寿命,连浇炉数提高百分之九十六。综合成本降低0.09%。
可有效阻止钢液表面扰动的发展,注流对中间包底衬的冲击大为减轻,从而提高中包内衬的使用寿命;可以减少中间包内钢液的死区体积,缩短钢液到达中间包各流的时间差,增加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夹杂物的上浮;钢液近似平均的分配到中间包的各个浇注区。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请参见附图1。该中间包具有浇注区1和冲击区2,在所述的冲击区2的出口处设置一堵带有导流孔3的坝墙4,将浇注区1与冲击区2分隔。浇钢时钢包钢液首先注入冲击区2,区内的钢液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通过坝墙4上的导流孔3流向浇注区1。其结果冲击区口设置的坝墙4柯以有效阻止钢液表面扰动的发展,使表面波动集中在注入区1;同时由于冲击区2对钢液的缓冲作用,注流对中间包底衬的冲击大为减轻,并且在以后的连浇过程中,中间包底衬不再受到冲击破坏,从而提高中间包内衬的使用寿命。
导流孔3在所述的坝墙4上对称设置且其倾角为15~40度。根据需要设置在坝墙4上的导流孔可以使钢液按照设计目标流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间包内钢液的死区体积,而且能缩短钢液到达中间包各流的时间差,增加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夹杂物的上浮,并可以将钢液近似平均的分配到中间包的各个浇注区。导流孔角度的优化设计,可以使钢液流动向上做类似抛物线的运动,使其导出的注流落脚点符合最优化设计的要求。
在所述的浇注区1内设置挡坝5,可消除钢液沿包底流动,并配合合适的坝墙导流孔,能缩短钢液到达各流的时间差,增加钢液在中间包内的流动路程,减少死区体积,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促进钢中夹杂物的上浮。挡坝的设置还能有效的截止能量流,并为高能量流助力。这样可有效的缩短钢液到达各流的时间差,并进一步减少死区的体积。
所述的坝墙4也可以是梯形,导流孔3设置在梯形的斜边上。
坝墙4与中间包的侧壁之间有固定装置6连接,保持其坝墙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0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面粗精一体化加工装置
- 下一篇:小压差恒速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