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30484.9 | 申请日: | 2008-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仕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锐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6 | 分类号: | H01R13/56;H01R13/52;H01R13/73;H01R13/658;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卫平;程 祥 |
| 地址: | 430070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电缆接头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在供电系统中时常会碰到用电故障,此时供电系统通常采用隔离故障区域进行停电抢修,往往局部故障会导致停电区域过大以及停电、恢复供电手续烦杂。如果可以对出现故障的单根电缆实行带电开断、闭合完成故障排除,则不需要过大的停电,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然而在带电操作的过程中特别是供电系统存在短路故障电流时容易产生电弧灼伤以及爆炸事故,会直接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电力设备安全,传统技术中,在电缆接头尾部通常使用缠绕半导电带和防水带,避免漏电,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半导电带和防水带和性能减低,会使整个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接头固定使用时,由于悬空状态,容易摇晃,遇到强风容易甚至会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传统技术中,在电缆接头尾部通常使用缠绕半导电带和防水带,避免漏电,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半导电带和防水带和性能减低,会使整个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半导电带和防水带,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产生的电缆接头。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在接头固定使用时,由于悬空状态,容易摇晃,遇到强风容易甚至会断裂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时不会产生摇晃,遇到强风不会断裂的电缆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电缆接头,包括接头本体,该接头本体内的一端设有导电体,所述的导电体一端与压接端子相配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另一端设有电缆护套4。
在上述的电缆接头,所述的接头本体上还设有固定钩。
在上述的电缆接头,所述的固定钩一端内嵌在接头本体内。
在上述的电缆接头,所述的接头本体上还设有封帽。
在上述的电缆接头,所述的接头本体内还设有内屏蔽层。
在上述的电缆接头,所述的接头本体表面还设有外屏蔽层。
在上述的电缆接头,所述的接头本体内还设有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的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之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不需要半导电带和防水带,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2.使用时不会产生摇晃,遇到强风不会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中,接头本体1、导电体2、压接端子3、电缆护套4、固定钩5、封帽6、内屏蔽层7、外屏蔽层8、绝缘层9。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电缆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该接头本体1内的一端设有导电体2,所述的导电体2一端与压接端子3相配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另一端设有电缆护套4,接头本体1上还设有固定钩5,固定钩5一端内嵌在接头本体1内,接头本体1上还设有封帽6。
接头本体1内还设有内屏蔽层7,表面还设有外屏蔽层8,该接头本体1内还设有绝缘层9,绝缘层9设置在所述的内屏蔽层7和外屏蔽层8之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接头本体1、导电体2、压接端子3、电缆护套4、固定钩5、封帽6、内屏蔽层7、外屏蔽层8、绝缘层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04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