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采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9477.7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94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游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图明 |
主分类号: | A01D46/14 | 分类号: | A01D46/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雁翔;方传榜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棉装置,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微型采棉装置。
背景技术
采棉机通常包括大中型采棉机和手持式采棉机:大中型采棉机由于价格高、配套系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仅适用于大型农场等原因,在我国应用范围不大;而手持式采棉机则因为适应我国国情,在我国使用较为普遍。
现有的手持式摘棉机由摘棉机械手、波纹软管、离心风机、挂袋架和背架五部分顺序连接而成。机械手的前端中部设有螺旋齿式摘棉器,下部设有与摘棉器呈三角形平行的左右叶轮式拢棉器,通过主电机驱动拢棉器和摘棉器工作。离心风机内分隔成左排棉风室和右排尘风室,两风室内分设同轴的滤网栅式叶轮和排尘风室叶轮,风机电机驱动两叶轮旋转。风机的排棉出口套设挂袋架。背架上固连有蓄电池箱,蓄电池通过电源线与主电机、风机电机接通。
相对于手工摘棉方式来说,上述手持式摘棉机有了很大的进步,采棉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对于某些小农户来说,此种手持式摘棉机仍然具有结构复杂、价格高、不易使用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采棉机结构复杂、价格高、不易使用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手上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上设有一采棉机构,该采棉机构包括至少一根采棉针和驱动该采棉针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马达,以及为该马达供电的电池。
前述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其定位装置为一指套,该指套上设有至少两个套接于手指上的指孔。
前述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其定位装置为一固定板,该固定板的一个侧面装配所述采棉机构,另一侧面设有与手指形状配合的凹陷部,并且该固定板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带,两定位带的端部设有互相连接的魔术贴。
前述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其定位装置为一手套,所述采棉机构装配于该手套的手指部分或掌心部分。
前述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其采棉针的横截面为多棱柱形。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套在手上或手指上即可使用,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适于广大小农户使用;二,结构非常简单,成本极低,容易推广普及;三,体积极小,容易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参照图1,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手上的定位装置1,该定位装置1上设有一采棉机构,该采棉机构包括两根采棉针2和驱动该采棉针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3,该驱动装置3包括马达及为该马达供电的电池,同时还可包括减速齿轮等。该定位装置1为一指套,该指套上设有两个套接于手指上的指孔10。使用时,将该定位装置1的两个指孔10套接在食指和中指上,启动马达,两根采棉针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即可将棉花卷缠在采棉针2上。
该采棉针2的横截面为多棱柱形,可防止棉花打滑。
实施例二
一种微型采棉装置,参照图2,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手上的定位装置1,该定位装置1上设有一采棉机构,该采棉机构包括两根采棉针2和驱动该采棉针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3,该驱动装置3包括马达及为该马达供电的电池。该定位装置1为一固定板,该固定板的一个侧面装配所述采棉机构,另一侧面设有与手指形状配合的凹陷部10,并且该固定板两端分别设有定位带11、12,两定位带11、12的端部设有互相连接的魔术贴111、121,使用时,可通过该定位带111、112将整个装置定位于手指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前两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为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为一手套,所述采棉机构可装配于该手套的手指部分或掌心部分。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图明,未经游图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9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