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雾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6023.4 | 申请日: | 200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56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刁义鹏;王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燕 |
主分类号: | B05B9/04 | 分类号: | B05B9/04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琪 |
地址: | 233700安徽省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雾器包括蓄水桶、用来向蓄水桶中充气的充气装置(手动和电动两种结构形式)、带有壳体且用来对药水进行气化的气化装置、接在蓄水桶外的喷头组件。
所述气化装置的种类繁多,结构也各不相同,但大都存在着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如零件多,结构复杂)、制造和装配繁琐的缺陷,以至现有喷雾器的成本较高。另外,还导致现有喷雾器的喷雾效果不尽理想,其雾滴大多在140—1000um之间,基本上是下毛毛雨,属大容量型。其用水量平均每亩地在20—25公斤左右,由于雾滴大,落在植物上呈露珠状,从叶面上滚落下去并流到土壤里,故往往喷洒一遍不能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还需喷洒第二遍。这不但费时费力,还浪费了大量的农药,同时造成农作物的农药含量超标,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喷雾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喷雾器包括蓄水桶、用来向蓄水桶中充气的充气装置、置于蓄水桶的腔室中且带有壳体的气化装置、接在蓄水桶外的喷头组件,壳体的两端分别有与壳体内腔相通且共轴线的气水混合嘴和气嘴,壳体内腔中有分流部件,气水混合嘴上靠近分流部件处开有一水孔,水孔的截面积小于气水混合嘴的截面积;蓄水桶的腔室中有水管、气管,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喷头组件、气水混合嘴相连通,气管的一端与气嘴相连通,气管的长度足以使得其另一端处于蓄水桶的腔室上方。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喷雾器的结构较为简单合理,且仅有蓄水桶、充气装置、气化装置、喷头组件、水管、气管这几个较少的零部件,因此,本喷雾器的成本较低。
所述分流部件有指向气嘴的至少一个分流板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分流部件还有与气水混合嘴和气嘴共轴线且两端敞口的圆形筒体,四个长条形的分流板体设置在筒体靠近气嘴的那端周向且它们在筒体的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两两相对称。
如上所述,由于气化装置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蓄水桶内的药水能得到充分地切割、气化,因而导致本喷雾器的喷雾效果较佳,可喷到农作物茎叶的背面,有效杀灭隐藏在农作物茎叶背面的害虫。
据检测,本喷雾器的喷雾雾体为实心雾锥,雾锥直径约为20—100um,雾头范围为1.5—2米,药液流量在100ml/秒之内,每亩用水量2—3公斤,喷洒一亩地只需要20—40分钟,节约农药用量50%—75%,故可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从前往后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I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从后往前看的立体图;
图4是图1、图2中的气化装置旋转180度且经过放大后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8是图5、图6中相应一种分流部件经过放大后从左往右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8:
本实用新型喷雾器包括蓄水桶、用来向蓄水桶中充气的充气装置、气化装置、喷头组件4。
蓄水桶包括上下两端封口且左右布置的两个竖直圆筒体1、与两个圆筒体1相连通且上下水平布置的两个支管1a。两个竖直圆筒体1和两个支管1a之间设有竖直连接板1c。上侧的支管1a上设有气压表1b。右侧圆筒体1的顶盖上接有与蓄水桶的腔室相通的泄压阀(附图中未示出其件号)和喷头组件4。
充气装置有手动和电动两种结构形式。手动结构形式的充气装置为打气筒组件2,电动结构形式的充气装置为气泵3及与其电连接的直流电源13。打气筒组件2设在左侧圆筒体1上,气泵3及直流电源13设在连接板1c的后侧面上,气泵3与上侧的支管1a相连通。
右侧圆筒体1的腔室中有气化装置、水管6和气管5。
气化装置有一个由左壳体7、右壳体8相互旋接而构成的壳体,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有与壳体内腔相通且共轴线的气水混合嘴14和气嘴15,气水混合嘴14和气嘴15的外壁上各有四个周向布置的凸筋(附图中未示出其件号)。
左壳体7、右壳体8旋接处的腔室中(即壳体内腔中)有分流部件,气水混合嘴14上靠近分流部件处开有一水孔9,水孔9的截面积小于气水混合嘴14的截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燕,未经刘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6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碳分槽二氧化碳通气管除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梯度磁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