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水阀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24105.5 | 申请日: | 2008-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04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清玉 | 
| 主分类号: | E03D1/32 | 分类号: | E03D1/32;E03D1/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1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水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冲厕用的一种进水阀。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卫生间里,人们为了节约用水,在洗漱盆的下面设有储水箱,收集储存干净一点的洗漱用水,用于冲涮便器;为了方便充分地利用和使用二次水冲涮便器,由于二次水是一个不确定的量,在二次水不足时,需要注入补充自来水,现有的进水阀机构的工作面都是暴露在外,很容易受水中杂质所影响,造成跑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即浪费了水资源,又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节能减排又是关键性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把水龙头离开水面设置的一种进水阀机构,主要解决了现有的进水阀机构在使用二次水方面不适用不可靠,易跑漏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进水阀机构,它包括储水箱(9)和水龙头(1),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储水箱(9)的箱壁上设有支架(5),在支架(5)上设有支座(2)、滑套(6)、水龙头固架(10)(11)都与支架(5)固定连接,水龙头(1)固定在水龙头固架(10)(11)上,在支座(2)上设有杠杆(3),杠杆(3)用轴(4)与支座(2)活动配合连接,杠杆(3)一端与水龙头(1)上的开关轴固定连接,杠杆(3)另一端与滑杆(7)上的圆环(14)滑动配合连接,滑杆(7)设在滑套(6)内且能上下滑动,在滑杆(7)的顶端设有圆环(14)并与之固定同轴连接,在滑杆(7)的下部带有螺丝,在滑杆(7)下端设有浮体(8)并与之用两个螺帽固定连接,调整浮体(8)与滑杆(7)的固定位置,可调整水龙头的开关水位,当二次水不足时,向储水箱(9)补充一定量的自来水,以保证冲厕机构的正常应用;滑套(6)用杆(12)与支架(5)固定连接,在杆(12)上焊有限位杆(13),当杠杆(3)触及限位杆(13)上端时为水龙头的关闭位置,限位杆(13)的作用是当水龙头(1)关闭时,阻止杠杆(3)继续对水龙头(1)用力,滑套(6)由三个圆环(15)和两根直杆(16)焊接而成,这样可降低滑套(6)与滑杆(7)移动的摩擦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水阀机构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由于采用了水龙头不安装在水面里的水位控制方法,克服了现有的进水阀机构易受水中杂物所影响造成的跑漏水的弊端;2、由于采用了在储水箱加接自来水的方法,这样即能充分地利用二次水,又不会影响正常的冲厕的需要,特别是在突然停水和定时供水时,有一定的冲厕保障;3、简单可靠,使用寿命长。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进水阀操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进水阀机构。
实施例1、参见图1、2,首先加工制作储水箱(9)、支架(5)、支座(2)、杠杆(3)、滑套(6)、滑杆(7)、浮体(8)、龙头固架(10)(11),限位杆(13),首先将支座(2),滑套(6)、限位杆(13)与支架(5)固定安装,再将水龙头(1)装在龙头固架(10)(11)上,将滑杆(7)上的圆环(14)套在杠杆(3)上,将滑杆(7)装入滑套(6)内,将杠杆(3)的另一端与水龙头(1)上的开关轴固定安装,再将杠杆(3)用轴(4)与支座(2)配合连接,将浮体(8)与滑杆(7)固定,将支架(5)与储水箱(9)的箱壁固定,再根据当二次水不足时,需保证正常的冲厕需要调整浮体(8)与滑杆(7)的固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进水阀机构,当储水箱(9)内的水位降到设定位置时,浮体(8)向下移动,拉动杠杆(3),打开水龙头(1)向储水箱(9)内补充自来水,当水位达到设定值时,浮体(8)上浮,带动滑杆(7)、杠杆(3)上移,触及限位杆(13),关闭水龙头(1)停止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清玉,未经张清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4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