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型胆道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3593.8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29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益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益森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8017四川省广元***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胆道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胆总管引流手术的T型管结构, 尤其是一种T型引流管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胆总管T管引流手术是针对胆道结石、狭窄等胆道疾病的一 种常用手术,它是将胆总管内胆汁由T型管引流至体外的引流袋 中。T型管具有引流胆汁、防止胆管狭窄、胆道造影的作用。临 床经验是术后14天根据胆道造影情况决定拔管时间,但T型管 管腔外术后窦道形成情况无法判断。不同病人窦道形成时间差别 较大,若拔管较早,由于窦道壁形成不完整往往导致胆汁性腹膜 炎,使病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大宗病例统计此类并 发症发生率为6%。临床上急需一种可实施窦道造影的T型引流 管出现。另外,现行胆道手术需另行安置一根引流腹腔渗液的直 引流管,即术后需在病人腹部安置两根引流管,其操作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T型胆道引流管,不 仅可引流胆汁,还兼具窦道造影和引流腹腔渗液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成三通管结构的T型管 本体,所述T型管本体设有长臂管和短臂管,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一个内端头封闭的造影管,所述造影管的管壁设有通孔,所述 造影管与T型管本体互不相通,所述造影管与长臂管成一体式结 构。其原理是:造影管与T型管本体互不相通,造影管的内端头 封闭,术后安置状态时造影管的管壁上的通孔与腹腔相通,术后 窦道沿成一体式结构的造影管与长臂管的外壁生长,窦道完整与 否即可通过从造影管注入造影液检测;另外,由于有管壁上通孔 的存在,造影管形成与腹腔相通的通道,在术后前期可代替原手 术方法中引流腹腔渗液的直引流管。
一种改进是所述造影管套设于长臂管以外。这种管中套管的 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另一种改进是所述造影管与长臂管成分隔式单管双腔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一管三用的功能,即:不仅具有普通T型引流管的 功能,还解决了窦道造影难于实施的问题,另外还兼具引流腹腔 渗液的功能。
2、造影管外壁的通孔形成粗糙表面,有利于窦道壁的形成。
3、病人术后腹部的两根引流管由两根减至一根,既减少了 手术程序,又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4、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按目前每 年我国100万例胆道病人中发生6万例胆汁性腹膜炎计算,可减 少经济损失约1.8亿元。
图例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种实施例的长臂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a示管中套管结构;图b示单管双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实施例包括成三通管结构的T型管 本体1,所述T型管本体1设有长臂管2和短臂管3,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一个内端头封闭的造影管4,所述造影管4的管壁设 有通孔5,所述造影管4与T型管本体1互不相通,所述造影管 4与长臂管2成一体式结构。其原理是:手术结束前,将本实用 新型的的短臂管3置入胆总管内并缝合好胆总管,长臂管2从腹 腔经右侧腹壁6穿孔引出体外,造影管4的管壁上的通孔5的设 置数量、孔径大小等可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规格 的产品。窦道完整与否可通过从造影管4注入造影液检测;另外, 由于有管壁上通孔5的存在,造影管4形成与腹腔相通的通道, 在术后前期可代替原手术方法中引流腹腔渗液的直引流管。
如图2中的图a所示,一种改进是所述造影管4套设于长臂 管2以外。这种管中套管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如图2中的图b所示,另一种改进是所述造影管4与长臂管 2成分隔式单管双腔结构。
与实用新型类似的同类结构的等效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益森,未经杨益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3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数控焊接机
- 下一篇:弹珠式全方位足部按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