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岩混凝土置换桩复合地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2990.3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9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邬相国;赵翔;王亨林;康景文;黄练红;朱赫宇;沈泽;王成;陈麟;颜光辉;陈云;符征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永斌;吴彦峰 |
地址: | 61008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置换 复合 地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软质岩层增强承载力特征值的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复合地基,即是指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复合地基的形式、组成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方法等对复合地基的效用产生影响。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各类柔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以及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得到应用。如:水泥土复合地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桩网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筋土地基等。由于复合地基能够较好地利用天然地基和增强体承担荷载的潜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复合地基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包括高层建筑)工程、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工程,市政工程、以及堆场、机场、堤坝等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已应用的复合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类:
1.碎石桩复合地基
碎石桩复合地基属于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然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碎石桩复合地基技术常用于加固砂性土地基和非饱和土地基,通过振密、挤密桩间土,使碎石桩复合地基和桩间土都有比较大的承载力,从而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且工后沉降小。
2.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旋喷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等。
深层搅拌法分喷浆和喷粉深层搅拌法两种,深层搅拌法通常采用水泥为固化物,也有采用石灰为固化物。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黄土、粉土和黏件土等地基。
旋喷桩施工工艺又可分为单管法、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黄土、粉土、黏性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夯实水泥土桩通常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地基的加固,采用人工挖孔,分层回填水泥和土的混合物,并分层夯实形成夯实水泥土桩。
3.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
属于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的复合地基技术很多,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低强度砂石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以及二灰(石灰、粉煤灰)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低强度桩采用灌筑混凝土桩施工工艺,施工设备通用,施工方便。采用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加固,加固深度深,可充分发挥桩和桩土间的承载潜能,适用性好,经济效益好。
4.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广义上讲,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桩基均可属于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疏桩基础、减少沉降量桩基础、复合桩基都可属于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5.灰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灰土桩是指石灰与土拌合,分层在孔中夯实形成的灰土桩。灰土桩施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成孔,二是回填夯实。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也可归属于灰土桩复合地基。
6.石灰桩复合地基技术
石灰桩是指采用沉管成孔法或洛阳铲成孔法等方法成孔,然后灌入生石灰,压实生石灰并用黏性土封桩,在地基中设置的桩。采用石灰桩复合地基加固,地基土体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加固质量,且加固深度较浅。
7.孔内夯扩桩复合地基
采用沉管法、螺旋钻取土法等方法成孔,分层回填碎石、或灰土、或矿渣、或渣土,并采用夯锤将回填料分层夯实,并挤密、振密桩间土,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8.长短桩复合地基技术
桩体复合地基中,浅层置换率可高一些,深层置换率可低一些,这样可更加的效发挥桩体材料在提高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方面的潜能,于是发展了长短桩复合地基。
9.桩网复合地基
桩网复合地基现阶段主要在铁路或公路路基加固中采用,刚性复合地基加土工格栅加筋垫层就形成了桩网复合地基,荷载由桩和土共同承担。
10.加筋土复合地基技术
通常采用土工布、土工格栅作为筋材形成加筋土复合地基。加筋土复合地基主要用于路堤地基加固。
但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现有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并不能满足如下条件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1)、建筑设计层数为30~45层;
(2)、地下室为3~5层;
(3)、基底标高设置在强风化软质岩层中;
(4)、对持力层承载力要求在800kPa~1000kPa。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9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车控向轴伸缩结构
- 下一篇:具有充电功能的前置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