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铆接头以及其与铆枪的连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2669.5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增强;许旭东;王浩一;罗云;何凤涛;盛熙;朱倩;薛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36 | 分类号: | B21J15/3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黄毅新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铆接 及其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接头,特别是U型铆接头。还涉及这种U型铆接头与铆枪的连接头。
背景技术
铆接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连接方法,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产品装配过程中大量应用铆接工艺。航空航天产品结构复杂,实际产品有很多部位结构开敞性较差,而这些部位经常要用到用铆接工艺。
参照图7。现有铆枪的铆接头位于铆枪的头部,铆接时,铆接头1对准铆接部位的铆钉。有些复杂结构,使用这种铆枪工作时,铆接头1无法接触到铆钉,从而无法实施铆接。遇到这种情况时,产品设计不得不把铆接改为螺栓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增加了结构重量和产品成本。遇到不开敞部位需要铆接时,人们简单的想法就是在普通铆枪前面加一个拐弯头避开结构的限制,但简单的拐弯头会带来许多问题,如铆接时会有回弹,而回弹时拐弯头往往会碰到铆接件,很容易造成铆接件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能应用于不开敞部位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铆接头,其U型卡口可以绕过不开敞部位,从而对不开敞部位进行铆接;U型铆接头与连接头之间采用过渡配合连接,由于两者可以相对移动,可以解决铆接头的回弹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这种U型铆接头与铆枪的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U型铆接头,其特点是形状为倒U型结构,卡口向下,其尾部下端有一连接孔,在连接孔轴向相对的侧壁上有一螺纹孔。
一种用于连接上述U型铆接头与铆枪的连接头,其特点是形状为柱台型结构,其头部是圆柱,圆柱上有键槽,与U型铆接头上的连接孔过渡配合,尾部是圆台,左右两边各有一凹台,与U型铆接头尾部的两个凸台相配合,圆台径向中心有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U型铆接头的设计,其U型卡口可以绕过不开敞部位,从而实现了对不开敞部位的铆接;U型铆接头与连接头之间采用过渡配合连接,由于两者可以相对移动,解决了铆接头的回弹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U型铆接头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U型铆接头和连接头的装配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连接头的结构图。
图6是图5的右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铆枪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铆接头;2-U型铆接头;3-连接头;4-螺栓;5-橡胶;6-连接孔;7-键槽;8-连接螺纹;9-螺纹孔;10-凹台;1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6。U型铆接头设计为倒U型结构,其头部a面对准铆钉,其尾部下端有一连接孔6,在连接孔6轴向相对的侧壁上有一螺纹孔9。其U型卡口三面内壁贴有一层橡胶5。根据要避开的部位厚度,U型卡口宽度为40~500mm。通过U型铆接头2的卡口避开连接件上妨碍铆接头1接触铆钉的部位,使U型铆接头2头部a面与铆钉接触,铆接力通过U型铆接头2传递到铆钉上,完成连接件的成形。
U型铆接头2通过连接头3与铆枪上的铆接头1连接,不用改变现有铆枪的结构。连接头3是柱台型结构,其头部是圆柱,尾部是圆台,圆柱上有键槽7,其头部圆柱端插入U型铆接头2上的连接孔6中,螺栓4通过U型铆接头2上的螺纹孔9伸入到连接头3头部圆柱端的键槽7内,并可以沿键槽7轴向移动。连接头3尾部圆台端左右两边各有一凹台10,与U型铆接头2尾部的两个凸台11相配合,可防止U型铆接头2转动。连接头3的尾部圆台径向中心有螺纹孔8,螺纹孔8与现有技术铆枪上的铆接头1螺纹连接。当连接头3插入U型铆接头2时,螺栓4可以防止连接头3和U型铆接头2完全脱离。连接头3和U型铆接头2之间采用过渡配合连接,两者可以相对移动。铆接完成后,铆枪的后坐力使铆枪和连接头3往后移动,而U型铆接头2和连接头3之间可以产生相对移动,避免了对连接件的损伤。
键槽7的长度为连接头3头部圆柱端长度的2/3。在连接头3和U型铆接头2相对移动时,螺栓4在键槽7中移动。当螺栓4的头部碰到键槽7两端时,连接头3和U型铆接头2相对移动被迫停止,达到了防止两者完全脱开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北工业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滤器容纳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高效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