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铆枪用放电线圈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2668.0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增强;盛熙;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5/02 | 分类号: | H01F5/02;H01F5/06;B21J15/2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黄毅新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铆枪用 放电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线圈,特别是电磁铆枪用放电线圈。
背景技术
电磁铆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电磁铆接设备的核心元器件,放电线圈对电磁铆接设备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电磁铆接设备一般有两个线圈,初级线圈一般是缠绕的多匝饼形线圈,也称放电线圈,次级线圈一般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铝板或铜板。放电线圈是电磁铆接设备的关键元器件,其工作条件非常苛刻。铆接时放电线圈需承受数万安的冲击电流,并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作用,匝间要承受数十甚至上千伏电压;为了保证绝缘安全,线圈整个结构需要密封。但密封结构导致线圈散热非常困难。线圈放电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没有好的散热系统,线圈工作时温度会不断升高,当温度超过绝缘树脂的许用温度时线圈就会破坏。另外,由于需要承受数万安培的冲击电流,线圈的两个接头如果接触不牢靠就会会出现打火,长期工作会导致接头破坏。
参照图4~5。文献1“专利号为4091260的美国专利”公开了美国格鲁门公司的一种放电线圈,包括螺栓1、铜带9、玻璃纤维布11以及缝合线12。两个螺栓1将铜带9与电源导线固连在一起,铜带9用玻璃纤维布11包裹,然后用缝合线12缝合。这种线圈存在的缺点是制作程序复杂。首先将铜带9用玻璃纤维布11包裹,再用缝合线12缝合,最后再缠绕;固定铜带9与电源导线的两个螺栓的头部外露,增大了线圈外形尺寸,只能用于固定式电磁铆接设备,不适合装在对线圈尺寸要求小,并能方便移动的手提式电磁铆枪上。
参照图6。文献2“专利号为0293257的欧洲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脉冲促动器,其线圈将铜带9缠绕在芯管5上,其芯管5用尼龙棒加工而成,缠绕线圈的铜带9直接引出形成接头。这种放电线圈存在的不足是线圈整体强度差,线圈散热性能不好,必须对线圈进行实时冷却。另外,铜带9和电源线的连接不方便,必须设计专门的接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线圈外形尺寸大、制作程序复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铆枪用放电线圈,采用沉头螺母,可以减小线圈外形尺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磁铆枪用放电线圈,包括芯管、外壳、铜带、玻璃纤维布,其特点是还包括支撑板、绝缘板、压紧螺栓、绝缘层、隔板以及沉头螺母,线圈中心是铜材质的芯管,铜带的起始端与芯管焊接,围绕芯管的是玻璃纤维布包裹的一层层铜带,连续的铜带在外壳内形成饼形园盘,芯管的上端有凸台,凸台内壁是与压紧螺栓相配合的螺纹,饼形园盘的上面是圆形绝缘板,绝缘板的中心是与芯管上端配合的通孔,绝缘板的外缘与外壳内壁等大,绝缘板的上面是支撑板,支撑板的上面是绝缘层,压紧螺栓是中空形,其中心孔与支撑板和绝缘层的中心孔等大,压紧螺栓将芯管与连接线的一端压住,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外壳上的一个沉头螺母固连,作为一个电极;铜带的末端与外壳上的另一个沉头螺母固连,引出作为另一个电极;支撑板与外壳紧密配合,将两个沉头螺母顶住,沉头螺母的头部为方形,螺杆部分为圆形,螺杆部分由里向外穿过外壳并与外壳平齐,外壳内壁有与沉头螺母头部形状相匹配的方形孔;线圈下部的工作表面上是隔板,隔板与线圈胶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沉头螺母,减小了线圈的外形尺寸,可以方便地装入小型电磁铆枪中;线圈整体中心的散热孔,改善了线圈的散热条件,降低了线圈的温升速度;整个线圈封装在外壳中,提高了线圈的整体强度,保证了线圈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隔板的设计,提高了线圈的绝缘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铆枪用放电线圈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支撑板、沉头螺母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铜带、芯管、沉头螺母与玻璃纤维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文献1放电线圈的结构图。
图5是图2中铜带及玻璃纤维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文献2线圈的结构图。
图中,1-螺栓;2-支撑板;3-绝缘板;4-压紧螺栓;5-芯管;6-绝缘层;7-连接线;8-外壳;9-铜带;10-隔板;11-玻璃纤维布;12-缝合线;13-散热孔;14-沉头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状线定向耦合器
- 下一篇:行人闯红灯自动报警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