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细菌培养基的烧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1901.3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4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军;刘利兵;张瑞国;曲萍;于军;刘芳娥;陈健康;陈宝莹;梁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10 | 分类号: | B01L3/10;C12M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细菌 培养基 烧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础医学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细菌培养基的烧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础医学领域对于微生物的实验,针对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是采用常规的玻璃锥形瓶,缺点是由于其经高压灭菌后,从高压锅中取出时温度过烫,不易抓持,倾倒、分装培养基时不好掌握时机温度等原因,容易造成培养基制备的失败,从而导致所培养的细菌生长缓慢,生物性状不典型,拖延了细菌鉴定的进程,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此外,由于配制某些特殊培养基时需要添加新鲜的动物血液,一旦添加时间掌握不准确,会造成培养基配制的失败,导致人力、财力的浪费;还有,传统的玻璃锥形瓶由于反复的消毒泡酸,变得易碎,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加热以促进溶解,易碎的容器在加热过程中难免造成实验人员的伤害,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时甚至可能造成实验中断、失败,使实验结果的准确率、成功率均难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细菌培养基的新型烧杯,可较好完成细菌固体、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分装,可解决现有玻璃锥形瓶易碎、温度过烫,不易抓持以及不能准确掌握培养基倾注时机等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制备细菌培养基的烧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外侧部带有杯把,杯体上方与一个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杯盖上设有倾注口,该倾注口上堵有一个透气塞,所述杯体外侧至少设有一个观察窗。
上述方案中,所述杯体及杯盖内腔为锥形腔。所述杯体外侧部上方设有一可插入温度计的测温盲孔或者所述透气塞上开有联通杯盖内、外的通孔直接插入温度计,透气塞上方设有一可打开或关闭通孔的塞帽。所述杯体由适于电磁炉加热的搪瓷制成。所述观察窗上刻有刻度。所述倾注口为一台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在烧杯的一侧增加了手柄,方便抓持,为其能被从滚烫的高压锅中稳妥取出提供保障;(2)杯体用搪瓷材料结实、安全,耐酸,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发生爆裂;且适合在多种热源上使用,如电炉、光波炉、电磁炉,可满足各实验室现有的热源条件,尤其适合电磁炉加热,快捷、干净、卫生;(3)杯体内腔设计为锥形腔,可在配制培养基时使溶液不易溅出,并方便倾注。(4)在锥形腔烧杯杯体外侧部可插入温度计,使操作者在倾注培养液时可根据需要准确选择时机,便于配制过程中添加各种动物血液以及部分试剂,确保所培养的细菌生物性状典型。(5)透气塞设有通孔及塞帽,可将消过毒的温度计直接插入培养液中,使选择倾注培养液时机变得轻松,精准。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由于可提高实验的准确率、成功率,节省了实验费用,降低了实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至图3中:1、透气塞;2、杯盖;3、杯把;4、观察窗;5、杯体;6、锥形腔;7、温度计;8、培养基;9、塞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备细菌培养基的烧杯,包括杯体5,杯体外侧部带有杯把3,杯体上方与一个杯盖2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螺纹、卡扣等;杯盖2上设有一台阶状倾注口,该倾注口上堵有一个透气塞1,透气塞可用市售的多孔胶塞;杯体外侧至少设有一个透明的观察窗4(无机或有机玻璃制成),窗上刻有刻度可直观地观察到杯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杯体由搪瓷制成,以方便在电磁炉上加热;杯盖则不局限于搪瓷材质,也可用其它无毒、安全、耐酸的材料制成,如聚乙烯塑料。
本实施例烧杯使用时,在杯体中配制好所需的细菌培养基8,盖严杯盖并塞好透气塞1,放入高压锅中高压灭菌,然后将烧杯取出,待温度降至配制要求时,拔掉透气塞1即可倾注分装。如培养基分装过程中培养基的琼脂发生凝固,杯盖倾注口上需塞好透气塞1以防止污染,将烧杯放到电磁炉上加热,使冷却凝固的培养基受热融化后再行分装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另一种用于制备细菌培养基的烧杯,结构大体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杯体及杯盖内腔为锥形腔6。杯体外侧部上方设有一可插入温度计7的测温孔。当烧杯从高压锅中取出时,将温度计7插入测温孔内,就可监测到杯体的温度,从而掌握培养基的最佳倾注时机。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再一种用于制备细菌培养基的烧杯,结构大体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透气塞1开有联通杯盖2内外的通孔,透气塞1上方设有一可打开或关闭通孔的塞帽9,平时该塞帽盖住通孔,当烧杯从高压锅中取出时,打开塞帽9,可将消过毒的温度计7通过透气塞的通孔直接插入培养基8中。从而可更精准地掌握培养基最佳倾注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1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煤机拉杆密封
- 下一篇:分体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