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轴上零件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1857.6 | 申请日: | 200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定;徐志佳;刘海涛;李杨;王慧;赵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21/16 | 分类号: | F16B21/1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72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零件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的连接技术,具体是一种固定轴上零件的装置。
二、背景技术
轴上固定零件包括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现有技术中周向固定多采用键连接,轴向固定多用轴肩和套筒,最后在轴端加上轴承盖。径向固定采用键连接要在零件上插槽,在轴上铣键槽,不好加工;轴向固定用套筒时,需要设计并加工套筒和轴承盖,加工周期长,需要装配的零件多,这样可靠性就会下降,特别是单件小批量生产,现有技术会增加成本,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申请号为200310114902.X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固定方法,用于固定一个插入轴部件中的要固定的部件,该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轴部件的外周形成环形槽;将要固定的部件插入轴部件中,直到该要固定的部件与轴部件中的台阶部分接触;将锁定部件插入该轴部件中,直到锁定部件与要固定的部件接触;以及将该锁定部件压紧在轴部件上,这样,锁定部件的一端与要固定的部件压接触,而锁定部件的另一端的内周部分与该环形槽接触。使用该方法固定轴上零件时,周向传动靠的是摩擦力,易产生磨损失效,传动不可靠。
三、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轴上固定零件时,周向产生的摩擦力易磨损失效、传动不可靠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固定轴上零件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加工一对卡板,包括一个定位卡板,一个固紧卡板。并在轴上加工出与卡板相配合的“U”形安装槽。
卡板为圆形,其外径大于轴径,在该卡板大于轴径的圆周上分布有固定孔,并且两个卡板上的固定孔位置相对应;过卡板的圆心,加工一贯通卡板厚度的卡槽,该卡槽的宽度同安装槽槽底平面的宽度;在卡板上分布有位置对应的固定孔。
在轴的圆周上加工一对相互平行、方向相向的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分别位于凸轮在轴上的位置两侧,其中一个为与定位卡板配合的定位槽,并且两者之间干涉配合;另一个为与固紧卡板配合的固紧槽,并且两者之间间隙配合。加工安装槽时,去除轴圆周三个方向的弧面,使该处的轴一面为弧面、三面为平面,形成三面为平面的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弧面分别位于轴的径向对称面上;两个安装槽相邻侧边之间的距离略小于被连接件的厚度。
使用时,先将定位卡板装入定位槽中,再将被连接件套装在轴上,然后将固紧卡板装入固紧槽中最后;通过位于各卡板和被连接件上的固定孔将其固定连接。
本发明通过卡板卡入轴中的槽的方法,用螺栓连接轴上零件和卡板,同时实现了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简单可靠,加工方便,特别是单件生产时,采用此方法无需加工键槽、套筒等复杂部件,可以节省很多成本,提高效率。
四、附图说明
图1是轴上定位槽和固紧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位槽的A向示意图;
图3是固紧槽的B向示意图;
图4是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被固定件上的固定孔分布示意图;
图6是被固定件与定位板和轴配合的侧视图;
图7是被固定件与定位板、固紧板和轴配合的主视图;
图8是被固定件与定位板、固紧板和轴配合的轴测图。其中:
1.固紧槽 2.定位槽 3.轴 4.卡板 5.固定孔 6.卡槽
7.凸轮 8.凸轮轴孔 9.凸轮固定孔 10.定位卡板 11.固紧卡板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在轴上固定凸轮的装置,包括一个定位卡板10,一个固紧卡板11。定位卡板10和固紧卡板11均为圆形;两个卡板的外径大于轴径,在该卡板大于轴径的圆周上分布有四个固定孔5,并且两个卡板上的固定孔位置相对应。过卡板10和11的圆心,加工一贯通卡板厚度的卡槽6,该卡槽的宽度同安装槽槽底平面的宽度,深度须保证该卡板装到轴上后,卡板上的固定孔均在轴表面以外。
与卡板相配合的是在轴3上加工的一对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U”形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分别位于凸轮在轴上的位置两侧,其中一个为与定位卡板10配合的定位槽2,并且两者之间干涉配合;另一个为与固紧卡板11配合的固紧槽1,并且两者之间间隙配合。加工固紧槽1和定位槽2时,去除轴3圆周三个方向的弧面,使该处的轴一面为弧面、三面为平面,形成三面为平面的安装槽;固紧槽1和定位槽2的弧面分别位于轴3的径向对称面上;固紧槽1和定位槽2相邻侧边之间的距离略小于被连接件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1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涨环式刹车间隙自动调节的工作油缸
- 下一篇: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