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振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1135.0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4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睿明;王睿聪;王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义 |
主分类号: | B62D55/08 | 分类号: | B62D55/08;B62D55/096;B62D55/1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 君 |
地址: | 471003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振静 负荷 履带 行走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车辆的行走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振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履带车辆行驶或作业时,由于支重轮的作用履带对土壤或路面的作用力是动负荷,忽大忽小,其瞬时压力峰值比平均压力大十几倍;而且由于地面或路面的不平以及车辆自身的动力装置造成车辆的振动,因此严重地破坏了土壤和路面,增大了履带下陷量和行驶阻力,降低了附着力和行驶性能,降低了有效牵引力和工作效率。通常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加大履带着地面积,降低接地比压,来减少履带下陷量,提高车辆的性能,但效果很不理想。
本人于1987年申请的“静负荷作用于地面的履带行走机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87211179,公开了一种支重轮轮距等于履带板节距,并使每个支重轮上分配的负荷相等的行走机构,车辆在平地上匀速行驶时,支重轮运行时对履带板下土壤或路面作用力由动负荷变成静负荷,提高了车辆的性能和工作效率。但是车辆不可能在理想的平地上行驶或作业,地面不平和车辆自身的动力装置会造成车辆的振动,打破地面受力静负荷的状态,影响实际效果。虽然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专利中也提到螺旋弹簧减振,但效果并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振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使支重轮对履带下面的土壤或路面的作用力由动负荷变成静负荷,并能够尽快消除由于地面不平或车辆自身的动力装置造成的车辆振动,尽快恢复土壤受力静负荷状态,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消振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其包括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拖带轮和履带板,支重轮轮距等于履带板节距,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拖带轮、履带板的纵向中心线相重合,支架体的水平面支撑中心与车辆的悬挂重心相重合;依次通过支重轮轴轴肩两侧的轴承、摩擦环、螺栓、内盖、外盖将支重轮固定在支重轮轴上,内盖和外盖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支重轮轴两端部分别安装有滑块、定位座,滑块限制在定位座的滑槽内,可上下运动,消去前、后、左、右的自由度;定位座与支架体通过螺栓连接;定位座与支重轮的外盖之间设置有消振装置,消振装置由限位轴、大弹簧、小弹簧组成,通过螺栓将限位轴固定在支重轮的外盖与定位座之间,大弹簧、小弹簧设置在限位轴上。
所述的消振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其支架体的外端部设置有防土挡板。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消振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其消振装置的大弹簧、小弹簧的刚性系数不同,在同一作用力下串联独立回振,固有振动频率不同,设计时使其在回振时方向相反来抵消振幅,达到消振的目的,利用限位轴限制各自的弹性行程,保护刚性由小到大的弹性元件。上述的消振装置,要保持两种以上不同刚性系数的弹性元件,这样,能够尽快尽好地消除振动,恢复土壤或路面的静负荷状态,可大幅度减少车辆下陷,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工作效率,还可防止在湿地土壤上的振动液化现象出现,保持原有土壤的结构和机械性能。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到履带推土机、履带挖掘机等机械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消振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图中:1-驱动轮;2-导向轮;3-支重轮;4-拖带轮;5-支架体;6-履带板;7-支重轮轴;8-轴承;9-螺栓;10-内盖;11-密封装置;12-外盖;13-小弹簧;14-限位轴;15-大弹簧;16-滑块;17-定位座;18-防土挡板;19-摩擦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义,未经王志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1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高车摇杆锁紧机构
- 下一篇:区域专一的呋喃化合物及其在芳香剂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