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式电流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1053.6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2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庆;平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8 | 分类号: | H01F38/28;H01F38/30;G01R15/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浩 |
地址: | 467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式电流互感器,属于中高压变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在中高压电力系统中使用的电流互感器有油浸式电流互感器、SF6型电流互感器和干式电流互感器等。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易燃、易爆、污染环境且体积笨重;SF6型电流互感器充有高压气体有爆炸危险,并且SF6属于温室气体,严重影响环境;而电力系统中干式电流互感器存在问题是:1)因浇注中一、二次绕组与绝缘浇注体之间没有缓冲,造成浇注体凝固后绕组与浇注体间有间隙而导致局部放电值较大;2)因线圈采用竖直布置引起整机线圈容纳空间小而造成的小电流变比互感器制造不易(小电流变比绕组尺寸较大);3)整机顶部平整易聚集脏污或者雨水而引起泄漏电流较大;4)一次绕组进出线端采用Y型结构导致与断路器的水平型导电排连接繁琐;5)出线孔多设置于出线盒盖上,导致出线不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二次绕组与浇注体之间设有缓冲且浇注体主体为大小伞裙相间的上小下大的圆柱结构、顶部为半圆柱结构的干式电流互感器,用来解决干式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值较大、小电流变比互感器制造不易和整机顶部平整易聚集脏污或者雨水而引起泄漏电流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式电流互感器,它包括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和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成的用来凝固成型的浇注体及设在互感器底部的出线盒,二次绕组表面包绕有缓冲屏蔽层,该电流互感器的底部设有用于接地的嵌件,嵌件与缓冲屏蔽层之间连接有引线。
该浇注体的主体为大小相间伞裙状的上半部分小、下半部分大的圆台结构。
该浇注体的顶部设有柱面向上凸起的半圆柱结构。
设置在电流互感器顶部的一次绕组的进出线端呈对称的倒“L”形。
出线盒的左侧、右侧和底部均设有出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二次绕组表面包绕的缓冲层和屏蔽层通过引线屏蔽接地,使因二次绕组与浇注体间有间隙导致的局部放电值减小;主体的上小下大的圆柱结构设计,加大了线圈的容纳量,使得小变比的线圈制作变得容易,近乎整机采用大小相间的伞裙结构,能满足不同污秽等级要求;一次绕组进出线端呈对称的倒“L”型设计,实现与断路器直接对接;顶部采用半圆柱结构,有效防止雨水或者污秽堆积;出线盒开有左、右、下三个方向上的出线孔,满足多出线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它包括一次绕组1、二次绕组5和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成的用来凝固成型的浇注体3及设在互感器底部的出线盒10,二次绕组5表面包绕有缓冲屏蔽层6,该电流互感器的底部设有用于接地的嵌件8,嵌件8与缓冲屏蔽层6之间连接有引线7,该浇注体3的主体为大小相间伞裙状的上半部分小、下半部分大的圆台结构,该浇注体3的顶部设有柱面朝上凸起的半圆柱结构,设置在电流互感器顶部的一次绕组1的进出线端呈对称的倒“L”形,出线盒10的左侧、右侧和底部均设有出线孔9,其中图4表示了一次绕组1的接线端的两种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1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