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掘锚钻装一体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8995.9 | 申请日: | 200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2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川;崔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宇川 |
| 主分类号: | E21C25/00 | 分类号: | E21C25/00;E21C25/66;E21C25/68;E21D20/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贤明 |
| 地址: | 110000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掘锚钻装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用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巷道掘进、行走、煤石料装载、凿岩钻孔、巷道成型清根、锚杆支护为一体的掘锚钻装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就我国煤矿所普遍采用的开采方法而言,应用的设备都为单一功能。应用的几种机型设备仍存在很多问题。耙斗式装载机钢丝绳摩擦容易产生火花,在高瓦斯矿中逐渐被限制使用;全液压侧卸式不能进行连续作业、生产效率低;蟹爪式装载机蟹臂易断,可靠性差。煤岩机上,传统的星轮式铲板装置,技术不完善,铲板装置的坡度、斜度小,其斜度为2°左右、坡度为12°左右,因此机身较大、运动不灵活,装料时铲板切入不好,维护繁琐,而且铲料易回带,不能巷道成型清根,转运功能切换需要更换大部件,适应性不好;操作室内的人员易受到飞溅的物料的碰伤;第二运输装置不能同时适用矿车和皮带运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融合钻孔、清根、掘进、装运于一体的掘锚钻装一体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掘锚钻装一体机,包括机头部件、臂架部、铲板装置、本体、液压系统、行走装置、润滑系统、电气系统、水喷雾系统、刮板运输机、后支撑、第二运输装置和操作室,其特征在于:臂架部的前端连接快换装置;铲板装置制成斜度为8~15°、坡度为20~40°,铲板装置上的星轮的外缘超出铲板装置的外轮廓,在铲板装置的上部焊接导料板;在操作室的上端安装防护翻板;后支撑上的连接架通过铰链与托架连接,托架通过铰链与尾架连接,同时托架通过铰链与第二运输装置连接,尾架后部通过脚轮支撑,尾架后部通过活动支架与第二运输装置连接,在连接架与尾架之间安装油缸。
所述的机头部件是凿岩钻机或铣挖机头或破碎锤。
掘锚钻装一体机,还可以在臂架部前端安装快速接头。
掘锚钻装一体机,还可以在快换装置的前端安装钻机拖架,所述的钻机拖架是:蜗轮蜗杆装置与底座连接,蜗轮蜗杆装置上安装一个水平指针,蜗轮蜗杆装置与快换装置连接。
掘锚钻装一体机,还可以设置手动换向阀,手动换向阀与钻机拖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集中润滑技术,在各销轴润滑点上安装旋转接头装置,旋转接头装置与润滑系统通过管路连接,保障设备的按时定量的维护,节省维护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延长了机台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掘锚钻装一体机,机头部件(凿岩钻机或铣挖机头或破碎锤)通过快换装置与臂架部连接,完成多种功能切换,实现钻孔、清根、掘进、装运、锚杆等功能;结构紧凑,机身灵活;凿岩钻机或铣挖机头或破碎锤可实现快换,同时无须拆换转运装置可适应各种矿车和皮带运输,能实现连续装载和运输作业,适应性强、装载能力大、一机多用,节省作业时间一半以上。主要用于井下炮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尤其是中型煤矿连续化运输炮掘工作面,在煤层巷道亦可作为掘进机使用,功效相当EBZ55掘进机。也可用于井上窄道煤炭装载、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隧道中使用。
2、本实用新型铲板装置采用大坡度(坡度为20~40°,坡度指铲板中部上平面与地面的角度)斜铲板技术(斜度为8~15°,斜度指铲板侧面与铲板中部上平面之间的角度),星轮超出铲板外缘,使铲板前端的物料松散,避免物料淋水结块影响铲板装料,便于装料和铲板切入,在铲板中部增加导料板,避免散料回带,同时,加大一运料槽宽度,保证大块物料的装运,增强该机的适应能力。
3、本实用新型臂架部前端安装快速接头,快速接头与机头部件(凿岩钻机或铣挖机头或破碎锤)的系统连接,便于机头部件的快速拆换。
4、安装两组手动换向阀,使操作手在前端准确操作,控制凿岩钻机进给和钻孔,使用时,凿岩钻机与钻机拖架连接,进而与快换装置连接,因而凿岩钻机可以围绕钻机拖架自由旋转,并通过两个蜗轮蜗杆装置自锁定位,便于快速对正钻孔,并且安装一个水平指针,可观测凿岩钻机钻孔角度。
5.本实用新型在操作室安装防护翻板防止在炮掘和支护中对操作手的损伤。
6、本实用新型在后支撑的连接架和尾架之间增设油缸,实现第二运输装置的水平回转受控和任意定位,控制第二运输装置运动,避免碰触岩壁。尾架和第二运输装置通过后部的脚轮支撑旋转;同时,尾架上设置活动支架与第二运输装置连接,可使第二运输装置上下移动定位,可以同时适应矿车及皮带转运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宇川,未经赵宇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89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气缸盖的通风结构
- 下一篇:无压痕牙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