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碳分槽二氧化碳通气管除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8952.0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56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金亚利;王亮;殷希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钢 |
地址: | 110001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碳分槽 二氧化碳 通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化工生产领域及冶金生产领域二氧化碳通气管除疤的装置,尤其涉及在氧化铝烧结法生产中的用于碳分槽二氧化碳通气管除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氧化铝烧结法碳酸化分解生产中,从脱硅精液中析出氢氧化铝是采用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即采用碳酸化分解生产氢氧化铝的方法。铝酸钠溶液的碳酸化分解是气、液、固三相参加的复杂的多项反应,它包括二氧化碳气体被铝酸钠溶液吸收以及二者间的化学反应和氢氧化铝的结晶析出,并生成丝钠铝石一类化合物。
这样的生产方法存在如下实际问题:
1、析出的氢氧化铝的结晶容易附着在碳分槽的二氧化碳进气管管壁上,导致进气管堵塞,影响二氧化碳正常通气,最终影响碳分分解反应的顺利完成。
2、生产中采用人工除疤的方法,即将二氧化碳进气管先行拆下,对其进行人工除疤,这种操作不仅清理困难,而且清理效果差,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4、使用人工方法除疤,每清洗一次管道工人需要工人2~3人,清理时间长,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提供一种用于碳分槽二氧化碳通气管除疤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人劳动强度,实行连续自动化生产,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清理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碳分槽二氧化碳通气管除疤装置,其结构如下:碳分槽的槽壁与阀套的一端连接,在阀套上设有二氧化碳进气管,在阀套内设有旋转刀,旋转刀与螺旋阀杆的一端连接,螺旋阀杆装在阀套内部,螺旋阀杆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
所述的碳分槽的槽壁与阀套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的二氧化碳进气管焊接在阀套上。
所述的螺旋阀杆上设有限位开关。
所述的限位开关设在阀套的外面。
所述的阀套的另一端设有填料。
所述的填料与螺旋阀杆密封。
所述的旋转刀为去掉四个圆角的四边形。
所述的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采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增加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生产操作,与原有生产工艺人工清疤相比,改善了劳动环境,减少了非生产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除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旋转刀的截面图。
图中:1、碳分槽的槽壁;2、法兰;3、电机;4、二氧化碳进气管;5、旋转刀;6、螺旋阀杆;7、阀套;8、填料;9、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例所限。本实用新型技术不仅适用于氧化铝厂,它也适用于冶金化工生产领域中其它带有结疤性质的类似管道。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碳分槽二氧化碳通气管除疤装置,其结构如下:碳分槽的槽壁1与阀套7的一端连接,碳分槽的槽壁1与阀套7通过法兰2连接,在阀套7上设有二氧化碳进气管4,二氧化碳进气管4焊接在阀套7上,在阀套7内设有旋转刀5,旋转刀5为去掉四个圆角的四边形,旋转刀5与螺旋阀杆6的一端连接,螺旋阀杆6伸出阀套7,螺旋阀杆6的另一端与电机3连接,电机3为正反转电机,螺旋阀杆6上设有限位开关9,限位开关9设在阀套7的外面,阀套7的另一端设有填料8,填料8与螺旋阀杆6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根据碳分槽二氧化碳进气口结疤物形成的速率,利用时间延时器,合理的制定电机开启的频率,当电机正转时,螺旋阀杆带动旋转刀边前行边将结疤旋下,螺旋阀杆行进到一定位置时,限位开关如果接触到阀套的端部,这时电机自动反转,这样循环往复运动,达到清理碳分槽槽壁与二氧化碳进气口结疤的目的,从而保证二氧化碳进气口的畅通,在槽壁正对清疤器的上方安装摄像头,用光缆传输到集散控制系统的终端电脑,可随时监控自动清理结疤的装置的动作。关于电机的开停,限位开关信号都可以用光缆传输到集散控制系统的终端电脑,预先编制好软件,可调整参数。以上所有这些控制都可以在控制室利用计算机鼠标操作,并在现场配有电机开停开关。
上述的集散控制系统是现有铝厂正在使用的控制系统,只要将本实用新型除疤装置与集散控制系统连接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8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