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万能模拟焊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7074.0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4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许立国;王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31 | 分类号: | B23K11/31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万能 模拟 焊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钳,特别涉及一种万能模拟焊钳。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焊装的前期工艺规划时,进行工艺分析阶段由工艺员根据产品结构的不同,初步确定焊钳的型号,然后在夹具会签后与夹具厂家和焊钳厂家一起根据夹具结构的不同对焊钳型号进行优化。但在夹具预验收的过程中,因焊钳尚未制造完成,且在夹具厂家验收时很多焊钳不能拉至厂家安装,导致预验收夹具时对焊接性问题很难发现,从而导致后期夹具调试周期加长,且在现场实物验证时仍发现部分焊钳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对此焊钳厂家现场确定更改的焊钳型号后,会根据焊钳尺寸制造焊钳木模以进行验证,但周期较长且不能调整导致模拟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能模拟焊钳,以达能够到根据焊钳厂家现场需要将模拟焊钳调整成所需要的焊钳型号,即以进行验证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能模拟焊钳,包括U型电极臂、电极杆和电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电极臂的两条侧臂以及底臂上均设有齿条限位装置,U型电极臂的一条侧臂的端部与电极杆连接,另一条侧臂的端部设有可调装置,可调装置与一个电极帽连接,电极杆与另一个电极帽之间设有螺旋装置。
一种万能模拟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电极臂的两条侧臂与底臂之间分别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
一种万能模拟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装置为螺套与螺杆套接构成。
一种万能模拟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限位装置为齿条与滑槽套接,滑槽的一侧设有一个孔和一个筒体,穿过筒体和孔设有一个T型卡销,T型卡销的长臂的端部设有与齿条相应的齿,T型卡销的长臂的表面套接有一个弹簧。
一种万能模拟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装置为杆体与套筒可伸缩地套接构成。
一种万能模拟焊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装置为螺套与螺杆套接构成。
一种万能模拟焊钳,采用了上述结构,使用时能够到根据焊钳厂家现场需要将模拟焊钳调整成所需要的焊钳型号,即以进行验证。并在夹具验收时对夹具结构进行验收,从而使后期夹具调试周期减短,避免后期夹具整改困难。此焊钳携带方便,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齿条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4中,1、U型电极臂;2、电极杆;3、电极帽;4、齿条限位装置;5、可调装置;6、螺旋装置;7、螺套;8、螺杆;9、齿条;10、滑槽;11、T型卡销;12、弹簧;13、杆体;14、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一种万能模拟焊钳中的C型模拟焊钳,C型模拟焊钳包括U型电极臂1、电极杆2和电极帽3,U型电极臂1的两条侧臂与底臂之间分别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U型电极臂1的两条侧臂以及底臂上均设有齿条限位装置4,图2示出了齿条限位装置4的结构,齿条限位装置4为齿条9与滑槽10套接,滑槽10的一侧设有一个孔,孔上设有一个T型卡销11,T型卡销11的长臂的端部设有齿,长臂穿过孔与齿条9相应,T型卡销11的长臂的表面套接有一个弹簧12,弹簧12外面套接有一个筒体。抽拉齿条9,齿条9可在滑槽10中伸缩,放下T型卡销11,弹簧12顶紧,齿条9被卡住,齿条限位装置4实现调整长度。U型电极臂1的一条侧臂的端部与电极杆2连接,另一条侧臂的端部设有可调装置5,可调装置5为杆体13与套筒14可伸缩地套接构成。可调装置5与一个电极帽3连接,电极杆2与另一个电极帽3之间设有螺旋装置6,图3示出了螺旋装置6的结构,螺旋装置6为螺套7与螺杆8套接构成。螺旋装置6通过旋动螺杆8控制螺杆8与螺套7的套接长度来调整电极杆2与电极帽3之间的距离,可将距离定为5cm。通过U型电极臂1的两条侧臂上的齿条限位装置4调整C型模拟焊钳喉深的大小,可将喉深大小定为24cm。通过U型电极臂1的底臂上的齿条限位装置4以及可调装置5的杆体13在套筒14中伸缩能够调整C型模拟焊钳喉宽的大小,可将喉宽大小定为26cm。如此实现了整个C型模拟焊钳的型号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7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土壤中N2O气体排放总量的试验装置
- 下一篇:折叠式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