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消音装置的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6976.2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2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窦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窦敏洁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4D29/40;F04D13/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消音 装置 风动 排污 潜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动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消音装置的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
背景技术
现有矿用气动设备用的消声器一般采用小孔群排气消声技术或扩张室消声技术,或采用阻性和抗性复合消声原理工作。这类消声器在矿山、井下等工况恶劣的现场均不能达到国内外有关标准的要求,消声效果差,这已严重影响到现场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此外,由于采用小孔升频原理来降噪,消声器在工作时易产生结冰堵塞现象,进而无法排水作业,功率损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噪音的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包括外壳、气缸、复数个叶片和转子,所述的气缸与外壳固定连接,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气缸侧壁相对应于外壳设置有复数个进气管与复数个出气管,转子上设置有与叶片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的出气口至少设置有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呈角度设置,使得从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出来的气体进行碰撞以及相互干涉后膨胀,从而大幅降低了风动马达排气的空气动力噪音,给矿山井下施工作业人员带来良好的劳动环境;同时克服了原用小孔升频原理降噪而发生结霜甚至结冰堵塞无法排水作业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排气口,所述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对称分布在第三排气口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还包括所述的第一排气口轴线与第二排气口轴线夹角为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还包括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与第二排气孔直径为6mm~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还包括所述的第三排气孔为6mm~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还包括所述的第一排气口轴线与第二排气口轴线交点位于外壳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还包括至少部分进气管为切向进气管,气体从进气管切向进入气缸内,从而明显减小了进气气流的阻力,降低了压力损失,增大了风动马达的膨胀做功的工作腔体,增大了进气面积,合理匹配了排气位置,加大了排气有效面积,使得排气更加通畅,从而减小了背压,提高了有效功率,降低了排气流速。
为了进一步降低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的噪音,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所述的出气口连接有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使得从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出来的气体进行碰撞以及相互干涉后膨胀,从而大幅降低了风动马达排气的空气动力噪音,将风动马达发出的噪音从100dB下降至75dB,给矿山井下施工作业人员带来良好的劳动环境,同时克服了原用小孔升频原理降噪而发生结霜甚至结冰堵塞无法排水作业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壳上出气口部分截面示意图。
其中:1、外壳,3、气缸,5、叶片,7、转子,9、进气口,11、出气口,13、进气管,15、出气管,17、安装槽,19、消声器,21、消音管,23、水泵,25、进水孔,27、出水口,29、第一排气口,31、第二排气口,33、第三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包括外壳1、气缸3、复数个叶片5和转子7,所述的气缸3与外壳1固定连接,外壳1上设置有进气口9与出气口11,气缸3侧壁相对应于外壳1设置有复数个进气管13与复数个出气管15,转子7上设置有与叶片5相对应的安装槽17,至少部分进气管13为切向进气管13,气体从进气管13切向进入气缸3内。从而保证从进风管13进入的气体而产生的推力垂直作用于叶片5,使得转子7产生的扭矩最大,进而大幅度提高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的扬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窦敏洁,未经窦敏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6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照明体的改良
- 下一篇:油缸油口焊接机器人系统